第十章 退而不休,蛰居待时 (1)(17 / 24)
果便是:趁武昌起义爆发,荫昌率军南下平乱,作为新军第六镇镇统的吴禄贞立刻跑到河北滦州策动第二十镇镇统张绍曾起兵反清。
张绍曾曾兵谏清廷速开国会,但对直接造反还是犹豫不决。
不久,山西亦乱,阎锡山被推为革命军都督。
载沣调第六镇前往弹压。不料,吴禄贞却在娘子关与阎锡山会谈,商量组建“燕晋联军”,共讨北京……
在良弼的影响下,即使对禁卫军管带蒋百里(钱学森岳父)这样的中级军官,载涛也奉之如师。
换来的结果是,载沣很快发现,自己所倚重的军事力量,已成为一座踩在脚下、随时可能喷发的活火山。
当载洵结束对欧美的考察,取道俄国坐火车回国时,曾担任新军混成协队官(连长)的革命党人熊成基在哈尔滨布置暗杀任务,事泄被捕。
审讯中,熊成基历数清廷罪状,质问说:“近年创设海军陆军,若真有自强御侮之意,中国之大,岂无人才,何以偏要假手载洵、载涛等近支亲贵?”
并视死如归道:“自由之树,不以血灌溉,焉能期其茂盛?”
谦卦六爻皆吉
下野的袁世凯,明确向外界宣告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
在给师友亲朋的信中,他反复表示自己“年逾五十,精力已衰。遗大投艰(交给重大而艰难的任务),断难胜任”。
清制京官退休,不准住在京城,必须回原籍。
但一般而言,除非获罪遭遣,倒也并不一定非要回本县老家,原省即可。
袁世凯就没回项城,而是在同属河南的卫辉府下了车。
个中原因,他解释说是“屋宇无多,不足栖止”,实则另有隐情。
几年前,大头的生母刘氏去世,被朝廷追赏一品封典。
刘氏是袁世凯生父袁保中的侧室,在正房死后被扶为正妻。按宗法制,完全有资格入祖坟,与其夫同埋一穴。
谁知,大头的二哥、袁保中的嫡子袁世敦认为,他的生母才是实至名归的正室,刘氏只是山寨的。
于是从中作梗,坚决不准其与袁保中合葬。
为此,兄弟二人反目,袁世凯发誓再不回项城。
卫辉。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物华天宝,钟林毓秀,是姜子牙、商鞅的故乡,也是清朝官场公认的养老圣地。
在府治汲县,袁世凯买下一座当铺大院作宅子。当一大家子全部迁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