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朝崩溃,幕后操控时局 (2)(11 / 18)
出身的冯国璋。之所以高兴,完全出于有人接过包袱,自己如释重负。
宋教仁(1882—1913)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欲推黄兴为两湖大都督,置于黎元洪之上。
湖北军政府参谋部部长吴兆麟极力反对,认为此议会导致内部分裂,不如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众人均无异议,黎元洪当即登坛拜将,亲授黄兴关防令箭。仪式走完,主次揭然,黄兴人望再高,也不过是黎元洪的手下大将。
由此可见,段祺瑞对黎元洪的评价“貌似厚重而实有权术,外似深沉而内有心机”还是很客观的。
黄大将军到汉阳组织人马,见光复不久的湖南派来两协军队相助,登时豪情万丈,准备反攻汉口。
吴兆麟又跳出来反对,力主坚守汉阳,且分兵至六十里外的蔡甸布防,因为此地是北洋军从侧面包抄汉阳的必经之路。
事实证明,黄兴的军事才能还不如一个连长(吴兆麟起义前是新军队官)。
发动突袭的当晚,大雨滂沱,革命军占尽天时,却因军纪涣散,找不到认真作战的,唯见大声喧哗者,到民房躲雨者,家在汉口直接步行回家者……
在北洋军机枪的扫射下,溃败的革命军被赶到汉江边上。
结果悲哀地发现,形式主义害死人——战前黄兴为了搞他那套“破釜沉舟”,把浮桥都拆了,自绝退路。兵荒马乱间,掉进江中淹死者不计其数。
退守汉阳的黄兴极其被动。
武汉三镇里,汉阳地势最高。尤其是龟山,在上面架个炮,指哪轰哪。
一切如吴兆麟所料,北洋军经蔡甸攻打汉阳侧翼。
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敌军,两协湘军的斗志受到了严重摧残,血战五日,纷纷逃回湖南。
在付出伤亡三千多人的代价后,汉阳失守。
忧愤交加的黄兴当场想自杀,为同志所阻,栖栖遑遑地跑回武昌。
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怒气未消的黄兴指责一些军官没有贯彻执行他的作战方案。
见黄兴新败之后还这么嚣张,众人拍案而起,斥其无能,一时间争吵之声响彻屋顶。
黎元洪又出面当和事佬,平复了两边的情绪。接着,同与会人员盘算下一步棋怎么走。
黄兴作为常败将军,敌进我退惯了,当即提出收拾残兵,弃城顺江而下,会合广东的革命军,攻打南京。
举座哗然,众皆反对。
军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