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十二章 顶层亡清,共和的尝试与反动

第十二章 顶层亡清,共和的尝试与反动(13 / 23)

廷,势单力薄的孙文似乎也只有以毒攻毒一条路可走。

临时政府成立后,头山满跑到南京劝孙文放弃议和,发动北伐(因袁世凯始终提防日本,由他统一中国明显于日不利)。后者则提出,如加大援助,可将东北租让给日本。

张謇对日本的渗透极为不满,挂冠而去,并苦劝孙文:举凡商业,皆可与外人合资,惟铁厂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合资,惟日人则万万不可。其处心积虑以谋我,非一日矣,然始终不能得志,盖因日本全国三岛,无一铁矿。

看来只要去过朝鲜的都清楚日本的真实嘴脸。

远在武昌的黎元洪也发来电报,表示愤慨:

前清屡次抵债,尚顾惜汉冶萍公司。今乃民国新造,反弃此权利,恐清朝遗孽亦当笑人矣!

看来打过甲午海战的也清楚。

加之北方秣马厉兵、枕戈待旦,南方党人唯恐把袁世凯逼急了变身为曾国藩,相继转向。

孙文愈发孤立。

在汪精卫、胡汉民乃至黄兴的轮番苦劝下,孙文不得不审时度势,发电给伍廷芳: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并以英文发表到《字林西报》上,公告国际。

汪精卫立刻电告袁克定:“项城雄视天下,众望所归,元首非异人任!”

得到公开与私下的保证后,袁世凯再次开启了逼宫模式。

在他授意下,驻荷兰公使陆徵祥(1871—1949)联合多个驻外使节电请清帝避位。同时,以内阁名义趁热打铁,上奏道:读法兰西革命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孑遗也。民军所争者政体,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庙之震惊,何忍乘舆之出狩,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

讲路易子孙被杀得片甲不留颇具针对性,隆裕肝胆俱裂。

正得意间,意外发生了。

这天,早朝散后,袁世凯出东华门,坐马车来到王府井大街。

突然,三颗炸弹从道旁茶叶店的楼上扔下,两匹大马登时肠穿肚烂。袁世凯从翻倒的马车中爬出,在亲兵的掩护下逃离。

这场由京津同盟会(汪精卫出狱后在天津成立的同盟会分会)策划的刺杀并未得到南京的授权(汪还曾电阻)。因此,当袁世凯全城搜捕抓获凶手后,汪精卫的电报随之而到:议和期间,北方同志的一切行动均已停止。此事当为匪类所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