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十二章 顶层亡清,共和的尝试与反动

第十二章 顶层亡清,共和的尝试与反动(4 / 23)

,而将段祺瑞派往前线。

听说袁世凯要讲和时,黎元洪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在驻华公使朱尔典的指示下拿着和约出现在武昌时,方才大呼“天佑我也”。

朱尔典是袁世凯的救命恩人。第一季里,他饰演英国驻朝鲜领事,曾提供兵舰,帮男主角摆脱日军的追杀。

而在本季中戏份明显上升,作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表,一直暗中支持袁世凯。

吴兆麟和军务部部长孙武接待了葛福,对休战满口答应。

于是,葛福出示协议,要求盖章。可都督印信已被黎元洪带走,无法盖戳。

关键时刻,一个叫高楚观的篆刻大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仅几分钟,便在一颗大白萝卜上刻好了“都督大印”——手艺高到可以去西泠印社给吴昌硕当助手。

听说和议已成,黎元洪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生怕离开久了位置被人夺走。

回到武昌的黎元洪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失势,反而地位更稳。因为停战书里明白无误地写着,以他为谈判一方总代表。

黎元洪顿悟了:自己是袁世凯玩弄清廷的砝码,这是一场你中有我的猫鼠游戏。

只是,平衡迅速被外力打破。

南京,虎踞龙盘,九朝古都。沿长江而上,可控武汉;顺流而下,又直抵上海。

如此连江带湖、四通八达的东南重镇,因朱元璋定都于此,作为政治符号,对汉人影响深远。

1911年11月5日,著名儿童文学家叶圣陶(1894—1988)起床后正在吃早饭,忽听打街上回来的叔叔说:“苏州光复了!”

半个月前,叶圣陶从《申报》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跟着记者瞎激动——“此事也,甚为机密,出其不意,遂以成事”(其实很仓促,也谈不上机密);“无耻凶恶之官吏,亦杀去无数”(完全无中生有)。

叶圣陶兴奋之余,发出了愤懑的质问:“推翻清政府是中国同胞的天职,可是江苏呢?”

见各省次第举起义旗,江苏依旧安之若素,叶圣陶怒道:“放弃天职者,将不耻于人类,我苏省之人犹得腆然于人前乎?”

愤青的悲哀之处在于,每当其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合租房里徘徊反侧、苦苦思索时,房东总是会适时地敲门催缴房租……

苏州的光复并不算晚,也没出现愤青们憧憬的血流成河的景象,而是秩序井然、波澜不惊,搞得前任江苏巡抚、现任江苏都督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