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三国的小人物 > 第1章 贾诩:三国第一智者

第1章 贾诩:三国第一智者(5 / 16)

十分客气,让贾诩在身边干个小差。

不久,举贾诩为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举为孝廉的人一般都给封个官。贾诩也做了个小官。

按说贾诩这样的乡下人,到郡里混个事做,已经相当不错了。事实上,贾诩也安分了几个月。几个月下来,贾诩觉得没意思,跟人打交道很费劲,跟上司说话要注意,跟同僚说话也要注意,跟下属说话也得费心思,老有些嗑嗑绊绊。不痛快!

凭贾诩的才能,对付这些小吏,那太容易了,玩儿似的。可是贾诩觉得没意思。我贾诩是什么人物,这些人哪里能值得我来斗法!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是他有一面之缘的朋友阎忠先生写来的。阎先生给他谋了个差事,让他到京城洛阳去。贾诩正想离开,如何肯久留?他立即收拾行李,离开了武威,赶到了洛阳。

京城的街道比武威宽阔多了,楼房也比武威高多了,整齐多了,人也比武威的人精神多了。

他见到了阎忠。在阎忠的举荐下,在朝中做了一个郎官。

一开始很新鲜,到底是京城的官员,谈吐不俗。可待了些日子,贾诩又烦了。他觉得朝中还不如武威呢。时值东汉末年,朝纲混乱,皇帝不理政事,政事都掌握在一些宦官的手里。宦官们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提拔亲信,打压跟自己敌对的势力。朝中血雨腥风,一片狼藉。

“还是跟猫鼠同居好啊,自由平等和谐,没有争执,没有是非。”

贾诩于是有了辞官之意。

他找个机会来跟阎忠告辞。阎忠劝他:正因为朝廷混乱,我才把你召过来的,我们等待时机共图大事。

贾诩想,现在时机尚不够成熟,什么时候成熟?还说不定。

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举事,是不智之举啊,很容易成为政治牺牲品。

他没有接受阎忠的挽留,坚持要回去。阎忠没办法,只好同意了。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他日有机会,再能相见,共谋大事。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一起共谋大事的机会了。

后来,阎忠几次想劝朝中有实力的大臣搞政变都没有成功。

公元184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没几年,黄巾军就被朝廷和地方豪强一起镇压了。汉阳人皇甫嵩因镇压黄巾军有功,官至冀州牧。当时,阎忠正在皇甫嵩的帐下任首席谋士,很有军功。他看到当时朝政日非,海内空虚,劝皇甫嵩把握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