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张昭:我有一个丞相梦(4 / 5)
遂立没什么名声的孙邵为相。
孙邵死了,大伙又举荐张昭。孙权说,张公性情暴躁,爱发脾气,丞相的位置不适合他。
于是立了顾雍。
不仅没把相位给张昭,还挖苦他两句:张公啊,赤壁之战时,如果我听你的话,我现在还是皇帝吗,恐怕是要饭花子了。
张昭的脸色“唰”就变了,拜伏于地,一身冷汗,湿透衣襟。
孙权看着张昭的狼狈样儿,心中有些不忍。他在心里说,老头儿,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做丞相吗?当初我哥哥把我托付给你,还说如果看我不顺眼,你可以取代我。我当时可都听见了。
你是老虎啊。我怎么能重用你呢?我重用你,叫你相父什么的,让你牵着鼻子走,这可不是我的性格呀。
孙权的心思,张昭怎么能知道呢?只怕他一辈子都不知道了。
当然张昭的志向,孙权又怎么能知道呢?
张昭的志向是当个大国丞相,而不是小国丞相,可他最终连个小国丞相都没当上。
没当上丞相,张昭有点灰心,看看岁数大了,没什么指望了,就告老还乡。
历史上,他治国的才华没有显露多少,却留下了一个刚直的名声。
演义中,他形象更差,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是腐儒的代表。
唉,历史犹如游戏,人生充满变数啊。
小说写到这里,我有点写不下去了。或许还可以虚构一下:
张昭告老还乡,又见到那个相士,当然,那个相士已经很老了,过百了吧。张昭说,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当初你说能当丞相的那个小孩呀。相士睁开眼睛咳嗽了好一会儿,说,我对好多人说过这句话,现在你老得让我记不清你年轻的模样,你倒底是哪一个小孩呀。
不写了,没意思。
张昭小传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末三国时名士,三国时期东吴集团主要谋士,吴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辅吴将军,谥曰吴文侯。
张昭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结交了诸葛亮等人才。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