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杨仪:被诸葛亮最后遗忘的人(2 / 4)
他需要他们帮助。这两人各有长处。内部事务,他需要杨仪,阵前冲杀,他需要魏延。
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好在有诸葛亮在,他们不至于闹得太狠。
他们的矛盾,东吴的孙权都知道了。孙权问蜀国的使者,你家丞相重用哪些人啊?使者说,两军阵前冲锋陷阵是魏延,调度军中各项事务是杨仪。孙权说,这两个人都是小人,虽然一时有作用,但久则生乱,特别是诸葛丞相死后,祸事就大了。
后来,诸葛亮死了,死在了五丈原前线。
果然,杨仪跟魏延就闹翻了。
最终的结果是,杨仪利用丞相诸葛亮的计策杀了魏延。
诸葛亮不仅授计让杨仪杀了魏延,临终前还亲自拟了一道密本,交给杨仪,让杨仪务必将这道本章转交给后主刘禅。
表章中,丞相将蜀国以后该如何发展作了一番布署,特别是一些人事方面的调整,也都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
杨仪历尽千辛万苦,把兵马带到汉中,自己亲自来见后主,把平定魏延造反的前前后后说一遍,又把密本呈上。
对于相父的话,后主刘禅是坚决听的。
于是,后主按照丞相遗表中安排的那样,对人事作了一番调整。特别是前线回来的将士,都有封赏。比如,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费袆为尚书令,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等等。
都封赏完了,却独独落下一位。
谁呀?就是刚才汇报半天工作、呈上表章的杨仪。
一开始,杨仪没着急,他想,自己跟随丞相多年,多有战功。丞相一定在最后给他一个好位置。况且,自己刚刚平定魏延叛乱,把大军平安带回来,多大的功劳啊。别人能做得起来吗?
只有我杨仪。
重头戏总是在后面。
可后主起驾回宫了,别人也都下去了。
大殿上空荡荡的,只剩下他一个杨仪。
杨仪可就愣住了。
杨仪想,这怎么回事呢?难道刚才封我的时候,我开了小差,没听见。不可能呀!我竖着两耳朵,一字不落地听着呢。
杨长史,现在已经退朝了,请回吧。一个宦官对杨仪说。
杨仪怏怏地退了出来。
杨仪心里可就冒起火来了: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都不在他们之下呀。论资历,论才学,论功劳,他们都不如我了。六出祁山,我一次都不落,每次都担任重要岗位,丞相的每次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