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三国的小人物 > 第47章 附录

第47章 附录(6 / 6)

意之处,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说了。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严重地忽略了公众情感。忽略公众情感的原因,就是主创者们对三国没有足够的感情。没有足够的感情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水平有限,判断力有限,根本不懂三国。首先是编剧不懂三国。他对三国历史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感情。如果有感情的话,他不会这样随意篡改当中的经典人物和细节,而生硬地加入那些与主题及人物性格相去万里的细节。第二是导演不懂三国。导演高希希是一个颇具才华的导演,可他不懂《三国》,所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能把曹操的《短歌行》说成《短行歌》。他在《新三国》的理念判断上严重失误,审美品位严重偏差。他用言情剧的方法来演绎《新三国》,当然是吃力不讨好。第三是演员不懂三国。《新三国》中的演员,大都是青春偶像派。他们是否读过三国,还要打个问号。让缺少文化底蕴的他们以青春的姿态来理解三国厚重的角色,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三国第一英雄吕布的目光永远那么含情脉脉;小霸王孙策尽管是粗着嗓子说话,却仍然像个白面书生;张飞只能像李逵,貂婵只能像村姑。陈建斌只能匪气十足,毫无文化蕴味。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耗时五年、耗资上亿的《新三国》,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骂声如潮的平庸之作。这让人怀疑他们耗时五年时间,都在忙些什么?耗资1亿多,都花掉哪去了?

哪怕是花几个月时间去打磨一下细节,把台词顺一顺。或者花个几十万,找几个历史专家、文学专家来把把脉,“顾问”一番,甚至找一些三国迷们诚心问计,也可能会是另一番天地。

可是没有。于是,上亿巨资倾刻间灰飞烟灭,一部“史诗巨制”,都付笑谈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