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真倒霉(3 / 4)
对重要决策,再说海外发行是自己来负责,正如对方代表所说的那样,肖恩是男主角。
于是,随着这项决议通过,舆论开始慢慢的不着痕迹的转向。先是诸如《综艺》、《好莱坞报道》这样的,在业内名声不错又稍微偏向电影的杂志,开始大幅度报道和《天才雷普利》有关的新闻,比如这是改编自50年代著名女性心理惊悚小说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女士的小说,又或者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在完成了《英国病人》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这部电影等等。
然后,有了他们带头,《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大型报刊,也将注意力从格温妮丝与肖恩的绯闻里转移到电影上面,甚至还有一篇报道明里暗里的在暗示,之前被爆出的所谓的新恋情,实际是在为这部电影炒作。
接着再加上一些和拍摄有关的报道,再部分介绍些小说的内容,着重点在于玛姬是迪克的女朋友,而雷普利是双性恋并爱上了迪克,再加上肖恩是如何通过“正常”渠道被选中进入剧组,明格拉也难得的通过发言人表示他是个出色的演员等等报道,公众的视线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了电影上。
或许小报们还揪着绯闻不放,甚至大肆编造狗血故事,但要说影响力,却远远不如那些名气大的,口碑也相对较好的杂志报刊。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人们总是被动的在接受着信息,总是选择相信那些愿意相信的事情,于是很多时候只需要只言片语,就能让人们的思维被引上了岔路。最简单的例子,当报纸——尤其是有名气的报纸——说之前的男女主角的绯闻不过是为新电影的炒作,无论人们信与不信,都会在心里留下这么一个印象,然后在介绍玛姬的身份和雷普利的为人后,人们就会不自觉的将他们对应到格温妮丝和肖恩身上,然后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既然如此,他们确实不可能真的在约会的念头。
或许他们口头上还会说,绯闻的男女主角其实就是在秘密约会,但潜意识里已经相信了这点,以后再有小报怎么编排,除非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他们也都只是看看而已。
这就是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的能力,几十年的发展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网络和人脉,集团化之后更是和别的媒体成了相辅相成的一体存在,只需要进行足够沟通和交易,基本上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还有狗仔,无所不能的狗仔可以在明星的住宅外面等上好几天,可以去翻他们的垃圾桶,可以去追逐一切可能的线索,他们总能将那些隐藏在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