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烽烟尽处 > 第二章 逆流(三上)

第二章 逆流(三上)(3 / 6)

了,光从作坊里分红就行了!”

“我也是想到哪就说到哪,最后成与不成,还不一定呢!”张松龄笑了笑,低声解释。先前不给红胡子提大办作坊的建议,其实主要是对八路军游击队的政策还不算了解,不敢胡乱出主意。但是连开办集市和盐场这两种明显开先河的事情,军分区那边都没有强烈表示阻止。在游击队控制区内开办一些小手工作坊改善民生,应该也不成什么问题了。

“没事儿,反正开不成,咱们也损失不了什么。一旦开成了,就能给百姓多找一条生路!”红胡子认定了张松龄是自己的智多星,拍打着他的肩膀,大声鼓励。

“最简单是擀毡子的作坊,然后就是熟皮子和熬骨胶。”张松龄点点头,将自己能想到的,技术上也最容易实现的方案,一一列举。“每年秋天,蒙古人为了保证牲畜有足够的干草过冬,都会集中宰杀一大批牛羊。皮子、肉类的价格在这段时间会大幅向下波动,而骨头、羊角和牲畜的脑袋、蹄子,会像垃圾一样扔掉。在山南的村落建立几个手工作坊,夏天时收羊毛擀成毡子,秋天时收购皮子集中起来硝制。骨头、牛羊蹄子和不成型的角,则可以到草原上随便捡,或者随便给点儿精盐,向牧民们换,集中起来熬制胶。再定期把毡子、皮革和骨胶集中到一起,到月牙湖畔的市场上卖给前来做生意的口里人,换回日用品。短时间内,就能让山南那几个村子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一个台阶!”

“着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红胡子激动得直拍自己大腿,“到底是读过高中的,跟我们这些大老粗就不一样。要是你能早来两年,老子就不会穷得连百十个兵都养不起了!”

“这些只是初级产品,技术容易,生产设备也相对简单。有几个木盆子,几口大锅,就能完成。”张松龄笑了笑,继续给出更高一层选择,“提纯盐的时候,我还在盐沙里头发现了天然纯碱。含量不高,但稍微变更一下流程,就能当作精盐的副产品生产出来!”

“然后卖给老百姓蒸大白馒头!那种又酸又臭的黄米面饼子,我是受够了!”红胡子挥了下胳膊,大声强调。“原来还以为他们把黄米面发过了头,后来才知道,他们用的碱面儿,全是从墙根儿处刮下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夜里头撒下的尿!”

“呵呵!”张松龄被逗得哑然失笑。当地百姓舍不得买碱面儿,也很难买到关内城里人日常用的纯碱,就采取土办法,从被雨水打酥了的老墙根刮下发白的土沫,自己熬制一种唤作‘小碱’的东西。用这种东西揉出来的面食,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