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追溯根源在蓝田(2 / 4)
别人看见。他们也不会太过在意。还好我对诗词都有所研究,尤其是对藏头诗,所以,我才得知了要来这个地方。”
“喂喂喂。李兄你还是直接说了吧,我这个粗人不懂什么诗词歌赋的。”梁玉激动地说道。
张诚摇摇头。这一路与梁玉也算是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友谊,对梁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别说。若非梁玉在旁,估计张诚早就挂在了某处。虽说梁玉五大三粗的,但是为人很直爽,属于值得深交的那种。
“罢了罢了。”正尧一脸无奈的样子,跟习武的人说什么诗文,简直就是对牛弹琴,随即又道:“大哥在最后信件的最后一段留下了以上四句诗句,当时我都还没有太在意,但是在来到陕西时,我便对此开始着眼在意。”
“当初我也是灵机一动,不过真的没想到三弟你真的能够拆解出来。”张诚淡淡的道。
正尧道:“大哥你这就小看三弟我了!所谓藏头诗,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诗之人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且看这首诗‘源林深处有甘泉,在山一旁接云天。兰花芬芳迷人醉,田间夜色美无边。’,这应该就是每句的第一个字,分别为‘源’、‘在’、‘兰’、‘田’,而‘兰’与‘蓝’谐音,陕西有蓝田县,故而我便猜到了大哥所要表达的寓意:‘源在蓝田’。大哥,你说我说的对吧!”
正尧一口气说了一大通,听得梁玉是云里雾里,倒是一旁的张诚连连点头,对正尧称赞不已。
“不错不错!三弟越来越聪慧过人了!”张诚不吝称赞的说道,随即一口酒便下肚,似乎很久没有喝过酒一样,看来也是高兴所致。
梁玉这下算是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写信还有这种门道,若是让他自己看到,他定然不会破解出“源在蓝田”这一事。
“呵呵,大哥过奖了,对了大哥,你怎么会写‘源在蓝田’呢?到底之前你发现了什么线索?会否与四任西安知府的死有关?还有,你们又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呢?”正尧迫切地问道。
既然张诚叫自己来蓝田县,那必然有他的缘由。
正尧也可以肯定,这蓝田县很有问题,两大家族完全不把县令放在眼中,这就已经很有问题,再加上在金家发现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