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进序曲 (1)(21 / 22)
内。那么足下就可以不战而胜,兵不血刃,一路顺风,通行无阻地入关。”
刘邦听了大喜,就立即答应陈恢的要求。于是南阳郡守桓齮正式向刘邦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陈恢也因此受封食邑千户,就是他可以领取一千户人家的税收的意思。
这时候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桓齮所谓的要自杀,不过是这老头卖萌,目的是打悲情牌,不仅要让刘邦放过他,还想从刘邦这里弄个爵位干干。原来这位战国年代的老将军,竟然是个老滑头,见不得阵仗。这就难怪他在战国时代,被李牧打得全军覆没了。
像桓齮这样的人物,在秦始皇手下,居然也能够平灭六国,可知当时的六国是多么没出息。正所谓灭六者,六国也,非秦也。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军事战场上的胜利只是一个侧面,主战场还在各国的权力争斗上。比如说,当年赵国的大将李牧,秦国这边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但是秦始皇派人施反间计,唆使赵王杀掉李牧,自毁长城,最终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当秦国把所有的诸侯国全部消灭之后,现在终于轮到他自己了。老将军桓齮对此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才不肯为大秦帝国殉葬,从现在起,正式跳到了刘邦这条新船上来。
宛城这个处理办法,叫约降封守。意思就是当地承认投降,但领导班子不动,而且还要封爵许愿。条件是从此成为刘邦的后方,为刘邦进军咸阳提供后勤支持。这笔买卖刘邦赚大了,桓齮投降后,郡西各城均大开城门,迎请刘邦军队入内。
于是刘邦继续前进,抵达丹水,又出现了麻烦。但这个麻烦不是刘邦的麻烦,而是史书记载的麻烦。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述刘邦的下一步行程,称:“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
这里说,刘邦继续行进到丹水,高武侯鳃,以及襄侯王陵,都跑来投奔了。这里说的王陵,正是早年前沛县的老大,刘邦年轻时节,就是在大佬王陵手下,做小兄弟的。现在老大来了,管以前的小兄弟叫老大,此诚人间极快乐事耳。
但是且慢,同一本《史记》,趁人不注意又推翻了这个说法: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这一段记载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内容是说当年的大佬王陵,并不买刘邦的账——“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那么这个大佬王陵,到底买不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