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死暗算 (1)(16 / 22)
第八不可行内。”
刘邦:“我觉得你最后说的,应该单列一条。”
张良:“可问题是,我手中只有八根筷子。”
刘邦:“你……他妈的郦食其这个死读书的腐儒,差点坏了你爷爷的大事。赶紧,快点把刻制好的六国印通通毁掉,千万不要流到外边去。”
这段文字,记载在《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中,如果抽走这段文字,张良的传记就没内容了。但当我们仔细审视这段内容时,就会发现,这段文字在逻辑阐述上,相当没水平。张良把刀枪入库算一条,马放南山算一条,牛放桃北又算一条。把同一个问题硬生生拆成几个枝节,这有什么意义吗?
史记中的所谓八不可行,不过是刘邦军事集团的宣传部门,统一发布的新闻通稿而已。这个通稿明显是读书没读明白的小文人蹲在小黑屋里草拟出来的,逻辑层次是平行的,归纳方法是错误的。如果张良就是这水平,很难想象,他能够在那个时代,混得顺风顺水。
那么,张良究竟对刘邦说了些什么,才让刘邦放弃了分封六国之后呢?
张良应该就是讲了这段历史——历史,只有最鲜活的历史,才是最富人性智慧的。因为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规律性重复再现而已。如果你知道了历史,你就知道了人性。
张良应该是这样对刘邦说的:“大王,你确信你封的王,就一定会支持你吗?”
刘邦:“……应该是这样吧?他不支持我,岂不是忘恩负义?”
张良:“哦,那么请问大王,你在彭城之败前夕,曾经拥有五十六万之众,而且手下至少有八个王,大王还记得他们都是谁吗?”
刘邦:“当然记得,当时我手下,有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以及一个后来补封的韩王。”
张良:“请问大王,这八个王,都是谁封的?”
刘邦:“……是项羽封的。”
张良:“大王,你明白了吧?还需要我再多说吗?”
“谁告诉你的,你封的王,就一定会支持你?是谁把这个愚蠢的念头,灌进你的脑子里的?项羽的下场你不是亲眼看到了吗?他封的每一个王,都成了他的敌人,无一例外!”
“人性的规律是,天大的恩德,也敌不过小小的私怨。芝麻小的私怨,其心理感受会强过天大的恩德。所以人类具有忘恩负义的天性。如果你学项羽,大封天下,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