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我养你好了(8 / 14)
大厅里来客暂且还不算多,外婆和蒋云的父母兄姐坐在主桌闲聊。蒋云的父母是宁海人,外婆现在也可以听懂一些宁海话,可以简单聊上几句,但正如她这些年在宁海所遭遇的尴尬一样,语言习惯生活环境受教育的程度,都决定了他们很难真正聊起来。唐宓和李知行到的时候,基本上是蒋母说,外婆只能勉强听听再点头的程度。
李知行和唐宓无论是外表还是气质都是万里挑一的水准,在人群中熠熠生辉。两人在身边一落座,就引来了附近的所有目光。两人简单介绍了几句,至于李知行则用了句“我是唐叔叔的侄子”来模糊概括,反正婚宴上的亲戚关系非常复杂,不会有人来追根问底。
两个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桌的气氛和重心,唐宓还没来得及跟外婆说自己工作上的进展,就遭到了蒋家人调查户口一样的询问。
蒋家人对这桩婚事的心情有些复杂,支持固然是支持的,但也不会完全没疙瘩。唐卫东虽然各方面条件不错,但到底是二婚且比蒋云大了十岁,要让蒋家人发自内心赞同这桩婚事总归有点儿勉强,看待唐家的时候也难免带上偏见。但是此刻,蒋家人也只能服气——唐宓华丽的履历让蒋家挑不出任何毛病。
一个家庭出一个唐卫东还可以算巧合,但再出一个唐宓,就绝不是普通的巧合。
蒋母感慨地跟外婆说:“您还真是会教育孩子,一个个都这么优秀。”
外婆摇了摇头,她自己不认字,从来不觉得自己在教育的问题上有什么功劳。
她说:“我没有管过他们的。”
蒋母当过几十年老师,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发言权:“怎么会不管呢?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知行报过话题:“外婆,我听唐宓说过,您从来不让她干活,只让她一心一意读书,还告诉她尊重知识,爱惜书本,这已经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外婆温和地看着李知行,没再说什么。
“是这个道理呢,张大姐。”蒋母也说。
家庭教育这事儿,是因家庭而异的。通常来说,不同的阶层对孩子教育的关切程度有所不同。社会的上层阶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极大,李知行还没进入小学就有了单独的外教,社会的中层,则会注重孩子的学业,请不起单独的家庭教师但是各种培训班总要上的;在社会的下层,因为贫穷常常导致自顾不暇,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不说有时候还会牺牲掉孩子求学的机会。
但外婆考虑到了教育问题。她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