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PK(3 / 6)
即使依据教材原文,也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有取舍,有总结。”
“我们都拿不准,为了客观,于是只好去问第三个意见。”
文婧看热闹不嫌事大,拉她去看两份试卷,“解语,正好你在,也投一票呗,虽然你代过课,但他们的名字缝着,不成问题。”
“还是算了。”解语心想,如果她认出邵晖的字迹,肯定没好话,要么太死板,可能将来工作不够灵活;要么太油滑,不尊重经典理论……
“额,那你不看,听我念总行了吧?也不算你那票了,就当看热闹,”文婧翻了翻那两份试卷,“这是其中一个典型对比——‘请描述颅底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试卷a把教材上p181-183页的内容全默写上去了,答卷不够,还另外附了答题纸;而试卷b呢,省略了教材上意义不大的段落,只提炼了干货,但是其中用了中文——为了取代教材上那一大段形容描述,他把颅底血管特点之一,总结成了一个四字成语。”
“什么成语?”解语也有些好奇起来,忘记那两只灯泡。
文婧沉默一会,“一拥而上。”
“?”
“试卷b形容,【颅底血管的特点之一,就是各分支血管从他们的主干发出来,开枝散叶】(方括号内为英文回答),‘一拥而上’(此为中文回答)……”
男同事笑起来,“有什么不对吗?我觉得这个成语用的很好啊。总比我当年的white blood disease高端多了。”
文婧却露出难得严肃一面,“从我个人角度,也欣赏‘一拥而上’这样精辟的总结,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到位,说真的,用英文还是用中文有什么关系呢?但他们毕竟是卓越班,对专业英语的要求几近变态,所以我不知道应该严格按原则来,还是可以灵活变通,忠于个人观感。”
于是他们无法判定,只好将问题上报给主任,让他来判断哪种回答更值得鼓励。等待的空儿,文婧问,“方方你听到了,怎么评价?你觉得哪种好?”
想了半天,解语说,“我不知道……”
看她避嫌避的这么彻底,文婧也无语了。
这时于主任发来回复。
看到回复,男同事振臂高呼,“欧耶,‘一拥而上’pk成功,顺利登顶,成为本次期中考试解剖科目卓越班的第一名!”
文婧也喜不自胜。原来英雄所见略同,比起纯粹默写课文,更欣赏这种带点小俏皮的个性回答。
统计了分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