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5)
5分钟很快就到了。
邵晖站起来,离解语几步远,刚才的闲适不羁换成了专业严肃,“下面先请检方专家证人陈述你们团队的工作。”
解语却先纠正,“不好意思,我虽然受聘于检方,严格意义上讲,却并非‘检方专家证人’。”
邵晖点头,眼中露出欣赏之意,显然是有意卖个破绽,看解语是否急着回答,钻进圈套。还好解语清醒的避过了。
众人也明白过来,他们是专家,为科学代言,要保持公平客观,跟谁聘请的无关。
解语翻出PPT的几处关键报告,“……根据现场物证,我们进行了测试……通过比对凶杀现场留下的DNA与五名嫌疑人,发现现场DNA样本a、b与嫌疑人A、B分别吻合,提示他们有极大可能曾出现在现场。”
邵晖问,“那你的意思是A和B有罪咯?”
解语摇头,“有罪与否并非由我来判定,我只能通报我们做了什么实验,分析出什么结果。”
众人渐渐跟上了节奏——
很好,又一个陷阱被解语避开了。
邵晖指出问题,“与其中一份DNA匹配的嫌疑人B是现场警员之一,整件案子是否他一手策划,然后利用身份优势,试图栽赃嫁祸给嫌疑人A、或两人共同犯案?”
面对邵晖咄咄逼人的追问,解语不慌不忙的答,“在死亡时间警员B有充分不在场证据,至于现场为何会出现警员B的DNA,很有可能是污染所致——根据出警记录,B因为是警局新手,个人防护不足,对现场的血腥场面无法适应,导致呕吐,他不得已借用了死者家的卫生间,稍后迅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即时上报,被记录在岸,这与DNA样本b主要发现于洗手间的事实一致——而嫌疑人A与死者阴*道内精*液及指甲内皮屑DNA相符,更有可能是奸杀案的实施者。”
众人一阵赞叹。
刚才解语在看PPT的时候他们也跟着看,但5分钟那么短,只能有个大概印象,连嫌疑人ABCD都没分清楚,解语却不仅理清楚了,而且在短短时间内抓住了重点,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能对邵晖的模拟提问毫不慌乱,从容应对。
“A有可能是凶手?”邵晖问,“他和女死者是公司同事,平时关系融洽,且有证据表明事故当天是女死者主动邀请A去她家,不存在奸杀动机啊。”
解语沉默半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平时所谓‘关系融洽’的同事周末私下相处会否突然产生奸杀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