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明星效应(4 / 5)
待五百万?
和《太平盛世》国内两亿票房相比,“哑母”只能叫做寒碜,要知道《太平盛世》公映第一天单日票房就超过了“哑母”一周票房。
但是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举个例子,同样是本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摘得“最佳艺术贡献奖”的,由70后导演项城执导的影片《小城小爱》,国内公映已有十天,比“哑母”还要早个几天,目前全国票房仅有七万人民币,这还是与许多高校密切合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若是没有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小城小爱》的票房会更低。
虽然国内票房惨淡,两部影片在国外票房确实非常喜人,事实上,不少在国内票房惨淡的文艺电影,在海外市场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仅意法两国,“哑母”票房就已突破二百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千七百万,项城导演的《大城小爱》在北美票房更是进入华语文艺片在美国票房前五名,在美国只有几十家影院上映的情况下,取得三百万美元的佳绩,口碑非常好,烂番茄指数一度高达90%。
《小城大爱》的成功让华创对“哑母”美国票房充满信心,要知道“哑母”会在四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公映,比《大城小爱》三十二个国家只多不少,全球票房拿不下一亿美元,还拿不下一亿人民币吗?
两部口碑上佳的海外获奖影片,不约而同出现了“叫好不叫座”、“国内唱衰、国外叫座”的情况,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呼吁和主流媒体的探讨。
十一月初,《人民日报》在社会版刊登了一则名为《票房“怪现象”:国际获奖影片,国内为何叫好不叫座》,与此同时,《北京青年报》也发表了相似内容的文章,并用辛辣的笔触指出了一个在国内电影市场普遍的现象,“出得了国门、进不了影院,拿得到大奖、赢不了票房”。
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北京青年报》,都不约而同以“哑母”和《大城小爱》为例,《北京青年报》更是罗列了两年来十几部华语海外获奖影片在国内票房成绩,有一部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获得“观众奖”的剧情文艺影片,回国公映后票房仅有6500块,上映两天便因上座率低被影院紧急叫停。
央视财经频道每天早七点的《第一时间》“文武读报”环节,主持人文武,也在节目直播时,摘读了这两则报道,并在读完说出自己的质疑:
“……谁动了中国电影文艺片的票房?是谁挤走了中国文艺片的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优秀的影片‘墙里开花墙外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