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大枭雄 > 第六十一章 哲学的意义

第六十一章 哲学的意义(2 / 3)

就是响了起来。

曹教授伸手止住了众人的动作,回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本源”。

转过身说道:“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关乎中西方哲学差异本源的问题,也就是现在的中西方文化,为何会有今天的差异,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经认证过,也是有一次在百家讲坛中曾经提到过的,我希望通过这个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叶一哲也是竖起了耳朵,不再去关注左右的两人,仔细听着曹教授的讲座,对他来说哲学并不算太陌生,他也曾经涉猎了些许,但是都不深刻,他选择哲学院主要是想了解宗教学,想更清楚宗教的一些历史,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才是他最关心的东西,虽然说并不信仰当今主要的几个神,但是他总觉得有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推动着他去了解。

“西方哲学中最关注的概念是一个字,‘我’,所以他们更崇尚自由解脱,凭借自身的奋斗想其所想,千百年来都一直想要摆脱团体的权威,从古希腊三贤的时代就开始了这种探索,可以说,西方哲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思维能力。”

“而东方的哲学却不是,它更在意人类的行为规范,更多的是去制定一些规矩,那些能够审查别人行为的规矩,包括那些大家,例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他们都是在制定一些规矩给统治阶级使用,他们想的也只是统治阶级如何更好的统治给百姓安稳,从来不曾想过用自我的力量叛离出君主的统治。”

“如果要究其根源的话,却要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奴隶社会的时候,由于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包括尧舜禹这些明君的出现,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品德高尚而且有智谋,所以形成了让奴隶们都是信服的一些行为规范,中国的贤君有任人唯贤的美德,因此,善于思考的人最初被推出当管理者,这些人通过社会调查,定出既符合大众,又适合管理的行为规范。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很多善于思考的人就这样出现在管理层,由他们著书立说,给发展、维护和巩固统治者地位的行为打下了理论基础。奴隶社会在中国的存活期较短,早在公元前就进入封建社会了,比欧洲早了1000年。”

“可是西方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奴隶社会的时候一直处于各种暴-乱之中,君主实施暴-政,奴隶连牛马都不如,那些欧洲君主只知道用暴虐来对付治下的人们,自己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下人渴望平等渴求权利,不甘于过这样的日子的情况。频繁的奴隶和平民的暴-动,因为环境混乱,那些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