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演讲与特招生(3 / 3)
还要去亚洲经济论坛开幕式做志愿者,其中有个很有名的国际高中生夏令营她都推掉了。
他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李凡身上,结果李凡这儿根本叫不准,没办法啊,人家立志获得京大的特招名额,这个的确是比参加节目重要太多了。
孙龙这回无法勉强了。
幸好的是,《华国诗词大会》采用的是小组积分制,分几个小组分批比赛,最后进行擂台争霸赛,这样一来,李凡不必参加早期录制,随时可以参与进来。
很快,《博雅杯》的报名开始了。
报名很复杂,需要学校校长的推荐信,如果有文化学者的推荐信就更好了,然后随意写一篇论文或者自觉精彩的文章,一齐寄到京城大学。
校长推荐信这个不用提了,至于文化学者的推荐信,潇潇在京大授课,要避嫌,肖老一心想要把李凡弄进吉森大学,这个不用想了,李凡则找蔡咏帮着写了一篇,蔡咏一口答应,还问用不用在拉来几个文化学者多写几篇,用不用找赵建民这个大咖来写,李凡连忙道谢,这个真不用。
周日他提着水果来到蔡咏家,看过蔡咏的推荐信后,他有些脸红地说,“蔡老师,能不能再帮我重写一篇。”
“哦,哪出问题了么?”
“这个,”李凡看着那些词汇和句子(学富五车、经天纬地之才、全国高中生中无人能出其右……),挠了挠头,“有点儿太夸张了,我真没有那么好,您就写此子尚可之类的就行了。”
夸张么?蔡咏看了看全文,可这还是他压着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