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安排(3 / 4)
话,现在孩子们还小,性子也没定,谁知道以后是啥样呢?
苏玉的态度非常坚决。
苏老头通过这些天的相处,也摸清了苏玉的性子,这孩子是个有主见的,她决定的事,谁也改不了,难怪能在店里当副掌柜呢。
苏老头他们现在吃苏玉的,住苏玉的,自然不敢跟苏玉拿乔,苏玉也没委屈他们,衣食住行,哪样都不缺。苏玉是这样打算的,现在与苏老头苏老婆子一道住着,等时间久了,那两位就会习惯性的拿她当大人看,听她的话。
古代以孝为大,等她娘回来了,有她在,这老两口对她娘也会客气些。
买了田地之后,苏玉又买了锄具,苏老头一刻也闲不住,城门一开,就带着苏老婆了还有石头往田里去,这离得远,日日来回不方便,苏老头觉得耽误了干活的时间,便跟苏玉说道:“我想过了,要不咱们就在地里搭个小屋子,我跟你奶奶住着,这夏天也不怕冻,等农活完了,咱再回来。”
苏玉自然不会让两老那样住着,本来身子就刚好,哪里还能受罪,后来苏玉帮他们租了一个农户的屋子,让老两口住了下来,石头则是留在了县里。那屋子有井,不用挑水,要不是这样,苏玉才不会租呢。
苏玉隔个几日也会带着几个孩子一道去帮忙干活,看看两老,苏老头跟苏老婆子过得也不算清苦,苏玉给他们手头上留了几十文钱,买肉是够了,反正苏玉来得勤,每次都会塞些铜板,而且,菜自家地里种着,也不用买,日子也过得自在。
老两口在这里住久了,周围的人也熟了起来,这个村都是外来户,原来的姓也没剩几家,这样处着,倒是相安无事。
三亩水田种稳,还有两亩里面养了鱼,苏玉本来想种莲藕的,可她在柳阳县转了一圈,都没有发现莲藕这东西,她这才想起来,莲藕以前是从印度传来的,现在这个时候大约是还没传过来。
沿海地区倒是有金发碧眼的洋人过来做生意,不过,他们手上的东西只在那边盛行,还有极少数能传到京中,像柳阳县这样的小地方,怎么会有呢。
苏玉在安定县发现的土豆,都是意外中的意外。
莲藕可是好东西,煮汤,抄片,都是美味,而且,莲蓬还有藕带,那也是极好的吃食,还有荷叶,能做好荷叶饭,说起来全身都是宝呢。
可惜,这东西竟然还没有传过来。
说想这个,苏玉又想起了土豆。放在苏家村地窖里的土豆确实被水淹了,都坏了,但是,安定县的那个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