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形势逼人(3 / 4)
的舅舅,他自然要来拜访的。陈文琪极力邀请陈远恒一行人去同仁城转转。于是初六日,他们一行人都去了同仁城参观。
陈文蕙为了和父母多些相处时间,也跟着去了。反正庆春城里的事情都交给万淑慧就行了。
在同仁城,陈远恒和那些官员们参观了同仁城发达的农业,黑家新式的农具,先进的耕种技术,郁郁葱葱的庄稼,在一起挨着的三块农田,一块已经准备收割,一块准备甩穗,一块还在插秧。这些官员们叹为观止,直呼南洋真是个种粮食的好地方,中原百姓有福了,不用再挨饿了。朝廷也轻松了,不用每年都为粮食犯愁了。
同仁城的粮食产量巨大,不但每年供应大楚很多粮食,他们还鼓励百姓大量的养殖牲畜和家禽,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喂养它们。再加上他们同仁城靠着大海,盐很便宜,产量也很大,所以,用盐腌制的各种肉食也成为他们同大楚交易的一种重要商品。
除了这些,就是发达的酿酒,做醋,酿制酱油等产业,反正都是围绕着粮食加工行业的。所以,这里的大楚商人也很多。
不过,这里的百姓虽然安居乐业,没有挨饿的,穿着也不错,城市的建筑也很整齐美观,百姓大多有漂亮的房子住。但是这里的房子大多朴实一些,没有庆春城的那么美丽奢华。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城市虽然不错,但是还是没有庆春城那么充满勃勃的生气。
柳敬原私下问陈文蕙:“你觉得这个同仁城怎么样?你可是南洋总管,我怎么觉得你是放任同仁城发展成这样的呢?”
陈文蕙偷偷的笑了,那个笑容,让柳敬原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陈文蕙说:“我哪里有放任同仁城这样发展,我是完全尊重皇上的意见,把同仁城引导成为这样的。其实,按照皇上最初的意思就是让同仁城成为大楚的粮仓。可是,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同仁城那缓慢的利益回收。缓慢的建城速度。再加上田家表哥,还有我堂哥他们还算是对我比较亲近,我就勉为其难的指点了他们一番。比如说,你看到的同仁城的百姓养牲畜就是我提醒田家表哥办的。”
柳敬原说:“我明白了,那这些酿酒等产业也是你给出的主意吧?现在同仁城的酿酒作坊有很多,各种不同的口味,听说,很多是你们庆春城的专利卖过来的,你赚了不少吧?”
陈文蕙说:“柳哥哥,你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说了吧。同仁城的专利很多是我们庆春城卖过来的。更重要的是,同仁城的宅子都是我们庆春城的建筑工程队建设的。现在他们的百姓能住上这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