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说媒(1 / 3)
孙巧容数了两遍,数额没错,可还是不敢相信,她本来真没啥信心能卖出去的。
这才第一批顾客,就一次性进账两块四,要是多来几批,岂不是更多?到了圩日,农贸市场人山人海的时候,岂不是更更多?
孙巧容登时就兴奋了,她小心翼翼地捋好纸币上的褶皱折痕,把钱给收好,发现夏茗已经很淡定地继续看书了。
“茶茶,那个什么团购,你是咋想到的?”孙巧容发现,外甥女的聪明点子真的很多。
“之间见过别人这么卖,觉得挺新鲜,就照着用了。”夏茗轻描淡写地说。
孙巧容觉得有点可惜,“可这么个卖法,岂不是亏了?要是没降价,还能再多收三毛呢。”
在猪肉价不到一块钱一斤的年代,三毛钱说没有就没有了,孙巧容真的肉疼。
“亏不亏,不是这么算的。”夏茗放下课本,耐心解释。
“野果要新鲜的才好吃,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而且野果得靠卖相,拖得越久越难卖,如果今天卖不完,留到明天卖再低的价,也卖不出去,所以宁可多卖点也不要屯着。”
“搞团购降价有好处,容易卖出去更多,舍一点蝇头小利换到更大的利润。”夏茗解释着其中的销售逻辑。
孙巧容直接蚊香眼了,听得稀里糊涂的。
让她干农活,她手脚麻利,半点不含糊,让她理解新鲜的销售逻辑,她脑子就有点犯抽了。
“我给你算一笔数,你就明白了。”夏茗摊开一张纸,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跟孙巧容分析,“你想想看,如果不降价,那她们不会拉第三个人一起买,对吧?”
“现在她们是三个人买,一斤收三毛,一人两斤总共六斤,三六一十八,我们能收到一块八;
如果没有第三个人一起买,就两个人买,一斤收三毛二,一人两斤总共四斤,我们收到一块两毛八;
要是只有一个人买,我们一分钱都不便宜,那是卖原价了,一斤三毛五,买两斤,顶多也就能收到七毛。
你看,是不是三个人团购,我们赚的最多?少赚三毛,我们能赚到一块八。”
夏茗把最重要的三个数字圈出来,说:“薄利多销,买的人开心,咱们卖的人也赚到更多,双方都满意岂不是很好?所以不用太计较那点零头。”
“还真是这样……”孙巧容可算明白过来了,“你还别说,要不是搞了团购,那第三个人还真不一定会买,那咱们赚的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