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8 / 9)
分之一,可别小看了这四分之一,全国种水稻的地方那么多,如果能将其普及,多出来的粮食不知能养活多少人。
“根据他们几个在安南国的查访,确实是如此,但是作物都有各自的习性,能够适应的气候和温度不同,稻种还没有在大靖朝种过,因此并不能确定,在大靖朝是不是还能保持有这样的特性,这事儿下官已经着人安排下去了,特意从安南国带回来的农人,这稻种能不能有用,明年试一试就知道了,下官也是想着先把这事儿在您这儿报备一下。”
粮食的事情是大事儿,他当初也把魏大人的一些观点都告知了父皇,朝廷已经派人去周边的小国寻找有价值的植物了,只是收获不大。
另一方面出海的事情也已经在朝廷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准备工作首先是从工部做起,朝廷这一年来在各地搜罗了一批造船的能工巧匠,再加上工部原有的匠人,大约到明年,就可以正式启动造船计划了。
到时候他也会被调往工部,包括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魏大人,到时候肯定也是要被调过去的。
大皇兄在兵部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父皇授意的,如今兵部也算是有了一部分改变,原本安排魏大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兵部改革的口子既然已经撕开了,后边也就不用着急了,按照父皇的话来说,蚂蚁吞大象,慢慢熬就是了。
“这事儿,魏大人做的对,不管这稻种能不能成,孤都会告知父皇,皇庄这边明年也要种一些,就算一时没办法达到预期中的产量,日后未必不能,毕竟大靖朝有这么多能工巧匠在,不过还得麻烦魏大人今年先匀一些稻种和农人过来。”
他倒不是信不过魏大人,就是觉得事情不太可能这么顺利,得做两手准备,如果明年种出来的稻子,产量没有达到预期,那也并不意味着就这么放弃了。
能在安南国达到如此高的产量,就说明这稻种有其优越之处,皇庄里养着培育植物的好手,代代相传,积累了那么多的经验,未必想不出好办法来。
所以还是尽早的让皇庄也培育一部分最好。
没想到事情的走向是这样的,魏时倒是答应的痛快利落,跟发条玩具和正在研究当中的钟表不一样,后者他真的是想用来牟利,所以不太愿意把利益分出去。
但是前者就跟利益无关了,让人往安南国跑这么一趟,又让夫人安排着试种,并非是为了牟利,而是想着能让更多的人吃上饭,少一些乞儿。
太子的安排,固然会分薄他的一部分功劳,但是相应的,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