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3 / 8)
。
“如果知府大人需要的话,我这边还可以去游说平江府的其他家族,这是于国于民于家都有益的好事,作为平江府的一份子,我感谢大人。”
从这位知府大人上任之后一年的种种举措来看,这位确实是个干实事儿的,就是没想到后边还憋了这么大的招,难怪人家能做正一等伯呢。
他的眼光只能放在这平江府的一亩三分地儿上,人家的眼光已经放眼至整个大靖朝,甚至是比大靖朝更辽阔的地界。
“是本官该谢谢你,赵兄多次支持官府的政策,当初为灾民募捐的时候也是头一个响应的,如今愿意再为官府处理,愿意为平江府的百姓出一份力,果然不愧是被朝廷嘉奖过的忠义之辈。”
那块忠义牌坊,确实是来自于朝廷的嘉奖。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顺利,赵家作为平江府第一大家族,这几乎已经是坊间公认的事情了,就算赵涵不亲自去说服其他的家族,有赵家第一个带头响应,后续之人必然是不会少的。
只不过官府也不是哪家人都收。
“大人过奖了,这原就是草民应该做的事情,日后您若是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草民。”
这话说的,魏时都不知道怎么应了,就算这位现在还不是赵家的家主,可连刚刚这事儿都能承诺,跟家主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少了一个所谓的名分罢了。
出口应承这样的话,的确有些让人惊讶。
在跟赵涵见面之后,这位留给他的印象可以说是不断的在被刷新,态度实在是太好了一些。
魏时也知道自己在一些人眼里算得上是香饽饽了,毕竟是这一地的父母官,手里头的权力足够大,另一方面又是一等伯,已经算得上是一座靠山了。
只是这赵家,或者说是赵涵的投诚来的太快太突然了。
不过这终究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儿了,这份计划书与其说是官府拟定的,倒不如说是魏时一个人拟定的。
里面牵扯到了平江府的方方面面,包括田地、各大工坊、商铺、学府、书院、开采……
关于田地,主要还是今年新增的那部分田,这一部分虽然说是有主的了,可只是田契,可干活的人还没主呢。
计划书里主张的是把这一部分田租给开荒的人种,哪块田是由哪个人负责开荒的,全部都记录在册,之后划分也会按照这个名单来划分。
当然了只是头一年如此,既然是租了人家的地,那就要交租粮,如果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