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11)
若一定要找出不同来,那也是好的方面,青禾农场看起来很有秩序,各方面都打理的井井有条,监管人员工作都很认真,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的犯人也都挺老实,他站在农田边上观察了好一会儿,发现大多数人干活动作比较娴熟,而且也肯下力气,这说明什么,说明平时也应该是这种状态,而不是搞形式主义。
徐局长行伍出身,但父辈往上都是农民。
“徐局长,再往前走就是荒滩了!”李场长脸上挂着殷勤的笑容,好意提醒道。
但徐承天没有理会他的话,仍旧大步流星的往前走,一直到了干涸的芦苇荡旁边才停下脚步。
他抬头望了望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地,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样的地能种什么样的庄稼?去年你们农场的农作物产量如何?能不能供应自身的粮食供应?如果不能,每年的缺口有多大?”
青禾农场从今年开春开始修建,因此没来及耕种冬季小麦,听取了当地农民的意见后,分别种植了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第一批劳改犯是从其他农场转过来的,人员比较少,劳动士气也不高,因此种植的面积有限,各自种了五十亩左右,当然了,土质本身就差,后期的施肥和管理也都有点跟不上,所以产量也很低。
现在农场里有好几千下放的劳改犯,这些人一年的口粮是个庞大的数字,收获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值一提。
李场长回答道,“回领导的话,因为农场春天人员不到位,只种植了一百五十亩的农作物,收获的粮食总量在三万斤左右。要是按照人头算的话,每个人一个月三十斤的口粮,三千人就是十万多斤,粮食的缺口还很大,不过,今年的耕种量是去年的两倍,而且有七十亩冬小麦,估计今年秋天的总收获量在十万斤左右,到时候农场就会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
他的这个话听着似乎头头是道,实际上掺了不少水分,首先,去年种植的大豆玉米等总产量只有一万七千斤,其次他的算法也有问题,一个成年人,尤其是还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一个月三十斤的口粮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食堂里供应的饭菜已经很差了,每顿都是水煮萝卜或白菜加上两个玉米面馍馍。馍馍做的很结实,个头也不小,三顿六个就不止一斤了,而且不少人还能侥幸多打上一个馍馍。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人吃不饱,但口粮也不止一个月三十斤。
李场长或许能糊弄得了别人,但对于经历过枪林弹雨和各种政治考验的徐局长来说,对细微末节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