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6)
你,找个像周叔这样宽厚大度有担当的人。”
听女儿夸丈夫,冯三娘很高兴,她做梦都想一家人和和气气地过日子,笑道:“是啊,你周叔是个好的。当时啊,我在姜家都快过不下去了,你……姜家那老太婆逢人就说是我克死了你爸爸,又说我是和尚婆,生不出儿子,让你爸绝了后。每天我上了工,回去还要伺候他们一大家子,煮十几口人的饭,种菜、洗衣服,做衣服,从早忙到晚,吃的都是他们剩下的。有一天我饿得晕过去了,你周叔路过,救了我,还把买来的馒头分了我一个。后来媒人给我说亲的时候,你周叔又恰巧是其中之一,我就挑了你周叔。妈知道,建设和建英兄妹不是很好相处,但你周叔人是真好,从不在饭桌上苛待咱们娘俩,大家天天都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他们吃什么咱们就吃什么,还供你上学,后爸做成这样不错了!”
那是你不知道,人家经常在外面下馆子。不过这种事,除非亲眼所见,否则说出来,依冯三娘对周老三的维护劲儿,她也不会信。
姜瑜状似不经意地说:“你不是说周叔没亲朋好友在大柳村吗,他怎么会去大柳村,还那么巧地碰上了你?”
“可能是去那边有事吧。”冯三娘不疑有他。
姜瑜挑眉,继续问:“你被周叔救了,没多久,媒人就上门给你介绍他,还真是巧啊!”
可能是姜瑜的指向性太明,冯三娘不高兴地看了她一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这关你周叔什么事,附近几个村子,就那么几个适合改嫁的对象,这有什么不对的?”
不对的地方多了去,从冯三娘的叙述中,姜瑜严重怀疑,她嫁到周家来都是周老三和姜家人设下的陷阱,否则周老三早不去大柳村,晚不去大柳村的,等冯三娘饿得快晕了,他就去了大柳村了,好巧不巧地被他碰上了,更巧的是他还带上了馒头。甚至没过多久,媒人给冯三娘说亲的人选里就有他。这么多巧合凑在一起,说出去都没人信。
周老三这么做还说得过去,毕竟嘛,他娶了冯三娘这个媳妇儿,每个月有五块钱的额外收入,家里还多个人挣工分,给他们父子三个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怎么看怎么划算。
可姜家图啥呢?就为了把媳妇儿和孙女给甩出去?为此还不惜搭上梁毅寄来的钱?这说不通啊,冯三娘母女俩虽然也要吃一口饭,可冯三娘也要上工,自己挣工分的,相信那时候九岁的姜瑜也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再加梁毅那五块钱,根本不用姜家人贴补。
他们只是单纯的看不惯冯三娘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