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章(1 / 4)
事态尚未明朗, 就见杨氏急于撇清,苏明山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隔着铁棂子冲她低喝道:“大家都是苏家人,有福时同享了, 有难时自然也得同当!”
想到这阵子得的好处与便利, 杨氏也隐隐觉得理亏, 只是她抬头看看对面的儿子苏博清, 心头又泛起一阵酸意。
再有三日便是秋闱了,如今却也进了牢房……
自打苏明堂这回升迁后三房关系破冰,杨氏也多少顾着些亲情,先前是恐惧加焦愁才一时乱了心智, 这会儿被自家老爷喝上两句,心里也认了, 便给一旁的妯娌桐氏赔不是道:“老三家的,你也别多想,我家老爷说的对, 咱们都是苏家人,有事儿理应一起抗。”
说着, 杨氏轻拍上桐氏的胳膊,抱愧道:“我先前那话不受听,弟妹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我只是着急博清……”话未说完, 众人却也心中明白。正是谋前途的关键,哪个当娘的又能不恨的牙痒痒。
“娘,您别担心秋闱之事了, 便是这回考不成,三年后也还能再考。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的安危,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苏博清适时开解道。
这一句‘三年后’反倒令杨氏愈加的揪心,但顾及着大家的情绪,也只哽咽着点点头,未再说什么。
桐氏心中也愧疚,自然没有怪长嫂的心思,妯娌俩说了几句贴己话相互宽慰。
苏妁看着这幕,既心酸又欣慰。
上辈子三房因当初分院儿之事心里皆横着根刺儿,到死不相往来,便是碰上了也就勉强着招呼一句,脸色却比遭了贼还难堪。
而这辈子因着爹的升迁,主动将老宅的院子匀给大伯二伯,非但解了心结,还换来了两房亲威的真心感激。
说起来大娘与二娘虽自私些,却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不过就是亲疏有别,优先为自己儿孙着想罢了。眼下苏家既没了这些利益上冲突,对外时也就越加的像一家人了。
只是她至今想不通《鹊华辞》之事到底是如何发展至此的,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个人先出去,探听消息,以寻对策。
扫视了圈儿众人,苏妁忽地将目光驻停在大哥苏博清的身上。
大哥读书多,见闻广,事情真相若是告诉了他,倒也多了个商量对策的人。毕竟如今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拴在同条绳上的蚂蚱了。比起像上辈子那样一大家子人浑浑噩噩中掉了脑袋,倒不如将危机提前说出,共寻生路!
苏妁先是假装帮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