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起义,三叔消息(1 / 4)
当爹的剥削儿子, 这事儿没法说,属于家庭内部矛盾,还是你情我愿的那种, 邱澄明无力反抗, 也没心思反抗,作为唯一的儿子, 家里的顶梁柱,赡养亲爹是本分,满足爹的要求是孝顺。所以不单是出钱, 他还出力,领着几个主劳力,驾着车, 跟着老爹往镇子上去,一门心思囤积粮食。
也就是到了这镇子县城, 邱澄明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似乎总是在山窝子周边打转, 这镇子,县城的额,实在是来的太少太少了, 以至于他居然到了这会儿才突然发现,他们种植的玉米什么的,在这个地方居然没得卖???这是啥情况?
嘿, 大家伙儿没想到吧, 咱们现代遍地开花, 高产的都能喂猪的玉米, 在这个时代,那是属于少数类的东西,作为主粮种植,也不过是在湖南,新疆等地方,红薯更是只在湖南出现。
不信?搜索一下,立马让你不得不信,人康熙大帝,虽然总是被称之为康麻子,可人家能青史留名,被无数穿越同人垂涎,总是有拿得出手的政绩的,比如这各地粮价报奏的制度就是他定下的,到了乾隆,这规矩都已经成了惯例,还有了标准格式,常年要求地方官员递奏中央。所以喽,那留下的数据,整齐的不行,连社科院研究清末粮食问题,都一并拿来做参考,可见有多详实。
又说偏了,再来说玉米和红薯的问题,邱澄明发现自己脑子有病,居然没注意这时候玉米的稀少,愣是把能卖钱换更多粗粮的东西全分下去吃到了肚子里,那感觉十分的憋屈,物以稀为贵啊,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多一个心眼呢!想到这个,他忍不住凑到自家老爹身边开始嘀咕。想着是不是明年开春后再种一茬,然后过来换便宜粮食吃。
才刚开口说了几句,那邱纯儒就立马傲娇的鄙视起来。
“这事儿还用你说?你当你爹这些日子外头都是白跑的?告诉你吧,这主意我早想过了,甚至价格我都问过,这边最常见的就是粟米和糜子,再不就是青稞和高粱,从价钱上来说,高粱价钱最低,粟米高,我瞅着到时候咱们日常吃用,选中间的,糜子做馍馍,应该差不离。至于这玉米,儿子啊,想的好未必真的好,这里的人不怎么识货,我问了几个村子的人,都不怎么知道,你说这样还卖什么价钱?所以啊,爹想着,先不说卖的事儿,直接的,弄点种子,给周边的人家,让大家伙儿一起种上一回,就咱们这产量,只要有这么一回,他们肯定乐呵,到时候有人要,自然也就价钱上去了对吧!其他的?还是自己吃来的痛快。”
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