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娶个媳妇好过年?(1 / 5)
要说这村子里什么人交游广阔, 认识的人多,不是那些老头,也不是顶门立户的中年, 反而是那些十五六的娃子, 这现象怎么形成的?说起来也是十分的有趣。
打从到了这山窝子之后,不管是打猎, 还是挖野菜,甚至是做手工,只要是能卖钱, 这村子里哪一家都不敢落后,为了能早点安家落户,落地生根, 这一个个的几乎都扑进去了全部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里这十来岁的, 吃的多, 力气也和小牛一样的娃子能轻松的了?
怎么可能,这搭伴的帮手就指着他们了,所以进城卖货的时候, 只要是有搬搬抬抬的事儿,他们就怎么都躲不了懒,总是要跟着去的。可这真的跟着到了城里, 等着东西搬下来, 不管是送进了铺子结账, 还是在集市上摆摊, 力气活之后那就没他们的事儿了。
家长对着自家孩子,从来不讲什么道理,看着你不行,那就是不行。帮着看摊子都被嫌弃脾气不够好,卖不出去东西。整个儿就是新人进洞房,媒人扔过墙的做派。这么一来,他们能干啥?自然是只能离得远远的,在这城里到处看,权当长见识去了。哪怕是在街市上看人耍猴呢,也比被嫌弃强。
这镇子一共也就那么点地方,一次两次的还新鲜,次数多了,那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岔了,连着人头都熟悉了好些。特别是这街市周边的人家,那些人家里差不多年纪的娃子,几乎面临着差不多的情况。这一来二去的同病相怜的孩子们,自然立马就像是找到了组织一样,熟络起来。
事情到了这里,这消息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这些小地头蛇什么不知道?别以为只有三姑六婆八卦,事实上真说起来,这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其实知道的小道消息更多。闲着没事儿,这些八卦什么的,几乎成了这些孩子彰显自己消息灵通有路子的一种炫耀方式。如此一来,你说,这像是邱澄易这样的,有什么不知道的?就是比不上城里的八卦党们,那也绝对比只知道挣钱的家里大人强。
“西街三省书铺,爷爷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赶紧的说,少在哪儿卖关子。”
“嘻嘻,我说的就是那三省书铺的掌柜的侄子,年纪合适,今年二十,比我明哥就小了一岁。至于人嘛!我保证人品真不错,往日里交往,话虽然不多,可办事儿十分的妥当仔细。人长的也不错,骨架子也大,一看就知道是个有力气的。干活利索,会的也多,是个能养家糊口的好手。”
“三省书铺的掌柜?那个姓周的?他家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