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秦长寿(1 / 6)
只是太子丹再怎么不忿,再怎么悲叹,他还是被强硬地塞进了前往咸阳的车里,被当做燕王用来向嬴政赔罪的重要道具送走了。
前线战事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谨欢这些时日的关注点一直在这上面,在赵国根本无大将可支应局面的情况下,若非悍勇不畏死的赵*民,王翦根本就无须花费这么久的时间。
“易征难治啊!”这是最近朝堂上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而今东郡和颍川两郡在秦国的治理下已经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各种新式农具的推广,新型良种的种植,往来不断市卖货物的商人,入目一片金黄的田地,都让百姓们从心底感觉到满足。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两郡上下,无有还牵挂着旧国的百姓,只有一心感谢秦王的黎民。
对于这一点,亲眼见证了江南道百姓态度变化的谨欢早已视若寻常。当年她连斩河道百余人,鲜血染红菜市口之后,得到了是百姓不绝于口的称颂,他们不再说她是外族人,而是真心实意的感谢她做的实事。
如今亦然。
这王位谁来坐,这天下谁来掌,在黎民百姓眼中,都是一个太过遥远的话题,甚至还不如一个村长里长的变换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毕竟后者才是真正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
吃饱穿矣杏嗔福愎涣恕
可这两郡能如此,邯郸郡却不能。
没错,嬴政已然将赵国视为囊中之物,当然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嬴政甚至连名字都不愿意改,直接就将过去属于赵国,现在即将属于秦国的这片土地命名为邯郸郡。
昔日的都城,不过是我大秦一郡之地耳。
谨欢听到嬴政这么说的时候,简直就要无语凝噎。这熊孩子,拉仇恨也不能这么拉啊!本来就够恨大仇恨了,这么一叫,那仇更大了啊!
只是既然嬴政已经这么说出口了,谨欢也无意于去质疑嬴政的权威,那就这么叫呗,反正败军之将,何足言勇呢。
“寡人已经选好了这一批派去邯郸的官员,可是邯郸倒是不比东郡,只怕人去了之后,工作也比较难开展啊。”嬴政在朝上得瑟强硬完了,回来就找他姐诉苦了。
谨欢摇了摇头道:“四十万赵军的血海深仇还刻印在赵人的骨子里呢,这块骨头啊,难啃!”
双方连年征战,死掉的兵将都太多了,赵人恨秦人,难道秦人就不恨赵人吗?为着这个,这次嬴政挑选的官员都没怎么挑秦人,而是挑了那些忠心耿耿前来投奔的原先的他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