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唐盛世(3 / 4)
她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些年被高中语文老师支配的恐惧。
张若虚是“孤篇盖全唐”了,怎么不想想他们这些可怜的学生呢。不过这一位跟白乐天再一比较,又显得稍微可亲那么一点起来了。
只是谨欢没想到,杨广也是个诗人。
话说都是诗人,怎么李煜跟杨广的差别就辣么大呢?虽说大家都是亡国之君吧,但是作死的方向完全不一样啊。
嘿嘿嘿,有意思,真有意思。
“既然说起了诗,是不是也该把建成这方面的教育给加上去了?”不过谨欢还是很理智地避开了这个话题。
谈什么诗词!谈什么诗词!她这个文盲一点都不想谈!她这个文盲只喜欢谈野史,不喜欢谈诗词。
别跟她说什么平仄平仄平平仄,不懂啊好嘛!
窦氏也在一旁点了点头,附和道:“也是,按他现在的进度,慢慢跟着先生先开始学就是了。”
默不作声埋头大吃的李建成当真是人在饭桌做,祸从天上来。他坚定地握着手中的筷子,装出一副不解的样子问道:“阿娘,您说什么湿的干的呀?”
做什么诗啊!酸不拉几,无病呻/吟的东西,有什么好作的。有那闲工夫,他兵书都看了几卷了。
奈何,小孩子是没人权的,尤其涉及到教育方面,李建成更是半点抵抗的机会都没有。一家子无良家长迅速拍板定下了此事,于是乎,等到他们回到陇西之后,胖团团的课程表里又将会多出几门新课来,还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陇西的生活比起纷乱不断的长安来,总是安恬且宁静的,当然了,前提是李建成今天乖乖听话了。
开皇十六年,皇长孙,长宁郡王杨俨娶妻韦氏。
开皇十七年,晋王长子,河南王杨昭娶妻崔氏。
韦家倒也显赫,只是和博陵崔氏比较起来,又有不如了。
单单就是两位皇孙的成婚大礼,已然让不少政治敏感之人看出了太子与晋王之间的暗潮汹涌,而那些善于搏机的人,已经开始找机会跟杨广勾搭了。
只是因为窦氏再度怀孕的事情,李家人这次就没有去长安,只是按照原先杨俨大婚的规制送了一份重礼过去。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至于私底下的那一份,是李渊去长安的时候带过去的。
杨广在扬州已经呆不住了,而皇太子从去年底开始就不断被皇帝斥责,甚至连东宫的守卫都全部换上了皇帝的人。太子当到这份儿上,真是不能不说一句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