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嫁妆添箱(1 / 7)
“伯母,您的意思是?”
李氏拿过仓钞,指着上头几代人的名姓说道:“这户姓董的人家在爷爷那辈是个不大不小的商户,也算吃穿不愁的殷实门户,不过传到现在已经落魄了,这仓钞上写着的孙子如今也是个老头子,得了病没钱治,实在没法子了,就将传到手里的仓钞拿出来求人换银子。”
仓钞是不能直接换银子的,唯一的用途就是兑盐引。如瑾听到这里隐约明白了几分,现下这仓钞在李氏手里,难道是……
果然李氏接着说:“我们家里你三叔平日做些生意赚嚼用,街面上认识的人多一些,这个董老头就拐弯找上了他,求他借着咱们家的关系去盐运司走动走动,若是能将盐引换来赚了钱,他愿意把八成收入都分给咱们。”
如瑾猜也就是这样。
董老头几代人都换不来盐引,想来是官面上实在无人。而他们这么多年不把仓钞拿出来和人分润,直到现在才肯,也说明是彻底走投无路没银子花了。
“这……”如瑾不好说话。
她觉得这事不仁义。这相当于借着官面的关系白占人家便宜,和那些握着权力却不给人换盐引的昏官还有什么区别。
薄薄一张泛黄的仓钞,即便是用上好的纸张制成的,几十年过去也有了残败之像。如瑾瞅着那东西就觉心酸,人家好好的商户,当年充粮给边地的官兵,到头来换得的却是一张近百年兑不出来的废纸。他们家里落魄是不是也有充粮的缘故呢?
明显就是朝廷坑了人家。
李氏捏着仓钞,如瑾不好将心中所想如实告知。总不能说伯母你占平民的便宜吧。
李氏似乎看得出来如瑾在想什么,慈祥的笑了:“好孩子,你是不是不忍心?”
如瑾不便明说,只得装糊涂:“伯母,这些官面上的事我都不太懂,听您说了半日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
“这有什么不懂的,就是董家自己换不来盐引,咱们替他办了,他替咱们出上下疏通的银子。”
如瑾不想接这话头。
李氏说:“这不是咱们白占便宜,你不知道外头的行情,像董家这样的商户满天下多了去了,官面上没人,谁家能痛痛快快兑出盐引来?老子兑不出给儿子,儿子兑不出传给孙子,几辈子握着仓钞换不出一张盐引的人家实不在少数。至于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的,不但钞到引来,就是提前支取个十天半月也是小事,孩子你可知道,提前几日换来盐引,比别人先拿到货去运卖,能多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