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武侠 >大魏读书人 > 第三十三章 请清宵兄作诗

第三十三章 请清宵兄作诗(3 / 5)

内心有自己的想法。

众人所说很有道理。

只是许清宵却感觉,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毕竟要真是这个意思,那皇帝也就别当了。

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

外面的事情再怎么样,终究有冲缓余地,即便是蛮夷再杀到靖城,他也做不到灭国。

战线布局,民心问题,资源分配,以及治国安家,哪一个不能让蛮夷头疼的?

光靠杀有用吗?

肯定是没用。

所以绝对不是边境问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书生去谈战争历史,无非就是纸上谈兵,一堆马后炮。

不去战场,不了解真正的战争,所谈的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皇帝应该没这么蠢,让一群书生谈论战争。

这个安国。

应该是经济。

恩。

经济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部问题小于内部问题,以史为鉴,大多数国家破灭,其原因就是内部出了问题。

而这个内部,无非就是两个。

朝堂与百姓。

藩王、权臣、党派,为朝堂之根。

经济、农业、生活,为百姓之源。

朝堂的事情,轮不到一群书生来指手画脚,那种级别的战斗,用脚指头都能玩死一批人。

所以如果皇帝以‘安国’为题。

其根本应该是‘安治国家’。

如何让国家安宁,让百姓吃饱喝足。

一旦百姓吃饱喝足,就会减少许多争纷,而且百姓对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信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外族打进来了,关我屁事?反正无非是日子再苦一点,甚至恨不得赶紧打进来。

可若是百姓吃饱喝足,还有闲钱去勾栏听曲,真要打仗了,谁不气?

我每天过得美滋滋,你来破坏我幸福生活?爷跟你拼了。

所以安国之策。

应是百姓,百姓之源,应是柴米油盐,而这一切都应是银两。

通俗一点就是。

铜板子。

许清宵心中笃定了方向,但明面上不说,他是读书人,但不是圣人。

说出去干啥?显摆自己很有能耐?然后被人抄题?

好话可以一直说,又不要钱。

这种东西还是少说,人家认可不认可都是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