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严磊下作前无古人陈正儒勃然大怒(8 / 14)
不一样。
许清宵是左右上下,而严磊是上下之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大魏国事】-【文宫儒谈】
两个板块。
大儒们每人一份,而后稍稍看了一眼。
很快,严磊继续开口道。
“诸位,这大魏文圣报,我是如此打算的。”
“国事第一,儒谈第二。”
“国事之上,绝不可能像许清宵这般,拿着六部尚书当做噱头,搞一些邪门歪道,而是堂堂正正写大魏之国事。”
“绝不会带有任何偏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儒者风范。”
“而这文宫儒谈,其意很简单,由诸位大儒,轮番写一些自己的感悟,无论是经验之道还是感悟之道。”
“无论是那种,都可以写上去,不仅仅让天下文人看,还要让天下百姓去看,让他们教育自己儿女,从而懂得儒道之根本。”
“如此一来,此报可谓是利国利民,为苍生造福啊。”
严磊一番话,说的自己差点都信了。
可就是一番这样的话,让所有大儒几乎都心动了。
他们身为大儒,的确在外面高高在上,可那是在外面啊,正儿八经要说,其实有几个百姓认识他们?
读书人认识他们,那是因为都是儒道之人。
可百姓们不认识他们啊。
有时候他们想要阐述一些道理给百姓听,但问题是百姓们不听啊。
不对,不是不听,而是听不懂啊。
而新晋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读圣人书,只有差不多成年之后,才会自己选择看一些大儒之言。
可现在严磊这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什么?
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言论,让天下百姓看到,让一些懵懂无知的孩童们知道,在他们幼小的时候,给他们种下一棵树苗。
那么这个孩童未来就极其有可能是自己的门生或者是门徒了。
一瞬间,众大儒不可能不激动啊。
写一本书,又长又复杂,没人看合情合理!
可写一篇感悟,字少精炼,百姓们就算看不懂,买给自己孩子看不过分吧?
大不了请个读书人帮忙解释一下,这样一来,对他们也有极大的好处啊。
好!
好!
好!
此法可行,完全可行啊。
众大儒们逐渐明白这份文报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