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招工猫腻(2 / 3)
”股份的纠缠。
半年后,紫晶服装厂注册的第一个品牌“DY”在国内外一举成名。
在今年的全球时装大赛上,DY女装和DY男装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
一时间DY的国内外订单满天飞来,紫晶服装厂面临扩建厂房和巨大的招工这两大难题。
新建办公楼的一楼大会议厅里。
丁寻正在召开全厂职工代表会,相当于股东代表会。
“我要讲的五点已经说完了,
在场的五十名职工代表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丁寻让秘书和助理把大家的想法都整理好。
他会综合全厂的意见,在设计出最适合本厂改革的最新办法。
“老板,关于用工荒的问题,我觉得咱们还是沿用很多企业用过的老办法,直接到山区的一些职校去招工。”
“对对,我觉得这样更有保障,比咱们到人才市场去大海捞针强多了。”
丁寻沉默了。
职校,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就读的老家新南县的职校。
那时候学校每年都在和南方沿海开放城市的一些企业合作,把每一届的职校毕业生送到大城市来就业。
这个方法确实给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带来了就业的便利。
但是,这其中的猫腻他直到来了墨城才知道。
因此,他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肯定地说:“大家刚才所说的和内地山区职校合作,我觉得可行。”
毕竟这是企业家们最好的招工捷径,他也不得不走这条路。
“不过,我希望咱们的合同能直接和学生们签。”
“为什么?”大家齐声疑问。
“因为,招工这里面的猫腻我不说大家都懂,或者你们至少都有听说过。”
“老板说得是?”
“我要说的是,企业和学校签订的合同上明确了学生们的月薪是三千,但是其中却扣除了一半给学校,学生们实际上只得到一半的薪水。”
“对对对,确实如此。”
“还美其名曰‘实习工资’,学生们干的工时和工作量与正式工人无异,社会上新照进来的工人能拿三千块一个月,凭啥学生就该砍半?”
丁寻这问题一提出来,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大家一个一个都大气不敢出。
里面有些人曾经就是职校毕业生过来的,他们就被第一个老板和职校联合盘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