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 / 6)
福身道:“有劳师太。”
已非头回住进庵里,几人都适应得极快。檀香佛音环绕,谢渺跪在佛前,只觉得神魂俱宁。
她没有自己以为的那般强大。
比旁人多活一世又怎样?遇见生死搏斗,鲜血淋漓之际,她依旧惊慌失措。夜里熄灯,闭上眼便陷入一片鲜红,分不清是狼的血,周念南的血,亦或是……
恍惚间,她又看到记忆中的另一片鲜红,整个人似堕入无边晚阴。
佛云,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①
她的难呢,又当如何化解?
暮色迟迟,雀鸟晚归。
谢渺离开宏宇森严的大殿,在女尼的引路下,来到一处偏殿。那里供奉着无数长明灯,有新有旧,层次有序地排列,昏色当暖,却又透着难以言述的孤寥。
不知从哪里透进了风,烛光随风晃曳,几欲熄灭。可那点光亮偏又顽强的很,在无数次摇摇欲坠之际,又能孱弱地跃起火苗。
一豆烛光织梦,织得是谁的梦,织得是什么梦?
女尼见她静立不语,主动递上油壶,提醒道:“施主,不妨去添点香油。”
谢渺接过油壶,女尼默默离开。她慢慢地走上前,神情专注而虔诚,动作细致地替长明灯续油。
途中,视线不经意地划过长明灯上刻得字。
“李氏絮敏,生于成化八年,卒于成化十一年。”
“苗氏谷珊,生于明德三年,卒于庆元二年。”
“蓝氏琪儿,生于明德七年,卒于庆元五年。”
一盏灯盛着一抹惦念,惦念不忘,魂便能永生。
到了三盏崭新的长明灯前,谢渺身形一顿,迟迟迈不开脚步。她目不转视地望着,抬起手,虚虚抚过。
“阿渺没有忘。”她轻轻地开口:“阿渺不会忘。”
永生不忘,便能永生惦念。
巧姑进入纸坊做事,变得十分忙碌,但得知谢渺一行人在清心庵休养时,下工后便时不时地上山串门。
她叽叽喳喳地说着平日之事。
“方姐姐带我上山看工人伐竹,要将竹子砍成五七尺长,将它们放到水里浸泡……对了,你们知道吗?原来纸是用竹子做的!神奇吧?绿色的竹子,却能做出白色的纸张!”
“竹子泡完后要杀青,杀青就是用功槌洗,把表面的粗壳和青皮都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