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夜话(3 / 7)
实自己知道,过去的那个他,便是不喜女子问政,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令他觉得,女子便应主内,外头的风雨合该留给男人承担。
事实却是,与皇帝暗中联合承担骂名的是她,第一时间发现楚光王谋逆的也是她。
朝中都说楚王一案中最大的功臣是他,其实,那是因为大长公主早早伏好了路。
——什么人会一边爱慕凤凰风骨,又一边折去她骄傲的翎翅啊。
只有天底下最最混账的混账。
“你怎的不言语?”
宣明珠看着他似乎忽然低落下去的神情,心里也跟着硌棱一下,“我说的哪里不妥当?”
“没有不妥。”梅长生不动声色地吸一口藏有她气味的空气,露出一点微笑,“臣只是在想,殿下思虑深远,臣自愧弗如。”
宣明珠笑了,“你不必哄我。出京前我曾就此事问过余先生,这里头原有些他的见解。”
余清原,公主府里的幕僚,梅长生探听过此人,是个对兵事政事都有几分独到见解的人物。
听说,年纪蛮轻,听说,长相还风流。
他慢慢“哦”了一声,抿起唇角,“殿下麾下之人,果然颇有才干,那么这位先生应也对殿下说过,陛下执意推行新政,除了充裕国库外的深意吧。”
“深意?”这宣明珠却不知,涉及国本,她的身子不由前倾一分,“有何说法?”
“不过是臣的一点小想法。”梅长生神容谦逊,“将来织造规模发展起来,陛下必然会在各地建立织造局,监管丝政透明。江南官场大换血,地方州牧头顶悬了刀,对他们来说是崩紧皮子过日子,对惩治贪敝却是好事。
“此外还有一宗,陛下在洛阳天高皇帝远,可借这些织造司的手眼,收览南地出色的士子为朝廷所用,而非在江南抱团形成自己的小文林。”
说白了,改稻为桑的目的,富国是其一,整顿江南官场是其二,而隐藏在背后的第三条草蛇灰线,便是监管南学文林。
宣明珠听后如同拨云见日,不禁点头赞叹,果然还是他思虑得更为完备。
提起南学,宣明珠不免想起梅氏这最大的南儒之宗,私心里叹惋,就着绢灯洒下的光晕,审望他道:“从公都有着手处,若是从私……”
“清理门户就是。”
梅长生答得漠然无绪,仿佛一笔可写出两个梅,那张脸上一瞬沉敛的城府,仿佛又回到对峙杨青昭的时候。
不过很快,男子抹唇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