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说好的日夜兼程呢?(4 / 7)
过了那些诗才突出的考试对手一头。
陆时寒能够被当今钦点为状元,除了皇帝以外,还要感谢另一人,如今的次辅冯柏元。
会试那场,陆时寒的诗赋依旧发挥平平,比起他那令人惊艳的策论更是黯然失色,让几位才华横溢的考官颇为失望,便想将他的名次压一压。
刚好遇上主考官是以务实闻名的冯大人,他看见陆时寒那篇策论不说惊为天人,却也欣赏不已,便力排众议给了他第九的好名次。
冯大人私以为这个年纪轻轻便又独特政见的考生排前三也使得,毕竟朝廷取士是希望有更多的能臣干吏造福百姓,又不是选才子来写诗,策论才是最重要的。不过都是为朝廷办事,也不能一点不给同僚面子,就定下了第九的名次,这样其他考官面上好看,而会试的前十名在殿试都有资格被圣上亲自阅卷,这位考生只要保持会试的水准,圣上定不会埋没人才。
后来陆时寒果然被当今钦点为状元郎,当日力排众议的冯大人欣慰自己没看走眼的同时,在外也成就了一番千里马和伯乐的美谈,
当然那些都是题外话了。
陆时寒诗才一般不只是考官的评价,他自己心里也有数,是以从未想过要出一本诗词集。
其实就算他精通诗赋,也不可能在未及弱冠的年纪出书立著,那未免太过狂妄自大,多少比他更为博古通今、才华横溢的前辈,也不敢在二三十的年纪轻易出书,一般都要打磨到四五十、自认可以当得起这份殊荣之时才肯出书立著。
而那些前辈出书往往还要自己备好印书等一应花费,书商都是精明之人,但凡能够写书大卖的才子名士,他们早就捧着古籍孤本前去游说了,主动找上门的大半都不会重视,只叫人自备银两,印得多费用也高,虽然在他们那处印书,也能免费放到书商名下的书铺寄卖,但那样一本两本的售卖,能够将印书的本钱赚回来便是幸事,大部分前辈出书都是为了附庸风雅、能够赠以亲友或子孙晚辈,指望靠出书赚钱怕是痴想妄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颜芝仪真心实意指望他出书赚够在京城买房的钱,陆时寒简直压力山大。
可他也知道,仪儿会给出这种建议是因为她对他深信不疑,始终认为他是最有才华的人,坚信他的作品将毋庸置疑受到世人的追捧。
她待他如此深情厚意,他又如何能怪她坐井观天?
陆时寒只觉得又感动又愧疚,想在不打击她积极性下委婉劝她放弃这个打算,他委实担心这书一出,将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