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两桃杀三士(1 / 6)
东宫退隐, 有很多事情东宫的官员可以做, 有些却不能。
哪怕他们能做的比太子还好, 没有那一方太子的印鉴, 就代表没有太子的授权, 他们毕竟是东宫的属官,是为太子服务的, 而不是太子为他们服务的。
因为受了太多东宫官员“擅专”的苦,萧统“出家”时, 也带走了那枚太子的玉龟钮, 导致东宫先是群龙无首,后连代行的权利的都失去了。
东宫官员都清楚太子会走到这一步和他们分不开,尤其是徐勉,在太子出家后因为“劝谏不利”连连贬官, 最后连位列朝廷都没有了资格, 倒让东宫的徐擒、张烈等官员冒了头。
这些官员皆年富力强, 却有年轻人通有的毛病——政治经验不够丰富。
东宫势弱, 太子又出了家,这些年轻人空有一腔谋略计策,却不得不蛰伏起来,但蛰伏绝不等于委曲求全, 他们并不懂这个道理,很多时候被一逼再逼却无法以示弱为自己牟利, 最后就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萧纲带回了那枚太子之宝, 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却也让之前压抑后的反弹更加剧烈,东宫那些官员在萧纲得到了太子印后几乎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动作了起来。
这样的讯息让很多人错误的以为了太子有要“复出”的迹象,比起尚且稚嫩的萧纲和身有污点的萧综,在太子位上掌握平衡了几十年的萧统自然更得人心,于是在内外之力的推动下,反对北伐的声音也慢慢传了出来。
自从浮山堰一战后,萧衍其实已经失去了北伐的雄心,对于劳民伤财攻下魏国的领土能维持多久也报以悲观的看法,甚至觉得这种行为得不偿失。
陈庆之的胜利固然是振奋人心,但也只是这样的,作为一场以小博大的赌博,他已经获得了胜利就够了,却没必要接下来将所有的筹码都放在赌桌上。
但这种“颓丧”的心境却无法向臣民们言明,于是在东宫上蹿下跳着活动想要阻止北伐时,萧衍并没有阻止他们,甚至默默的在背后推波助澜,将北伐的呼声压了下去。
有了皇帝的默许,无疑是对东宫官员的一剂强心针,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皇帝还没有放弃太子的最好证明!
唯有萧纲,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不如东宫其他官员那般大喜过望、欢欣鼓舞。
就在皇帝一系和太子一系古怪又奇特的默契下,睢阳大捷后梁国的第一次优势,就这么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