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虚张声势(4 / 6)
在少数,各地如同虚设、甚至空虚无人的衙门每天都被无数人打听,想要询问“考试”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可惜魏国如今很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没有,和洛阳朝堂往来全靠驿站那些邸报,宿老和有官爵的宗主或许能打探到一点,那些没有主官的衙门自然多少人知道。
好在马文才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多久,各地的城门前就布上了第一场
“武举”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比起文士大儒,武人自然更容易在这种乱世生存,魏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也许各个偏安一隅的世家贵族将目光放在来年的“文试”上,可更多的百姓和有些武勇的普通人对武举更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曾参加过作乱却失败,又不愿归顺尔朱荣或朝廷而逃匿各地的首领,在知道洛阳在不限门第的选拔人才时,都生出了“出山”之意。
一直隐藏在许昌的宇文泰和独孤信也在城门外看到了这封张榜,两人商议了几天后,决定去参加这一次的武举。
一来,他们打听到元子攸回了洛阳后并没有清算尔朱荣的旧部,现在主持朝廷的是南朝来的白袍军,任城王的人马也归附了洛阳,现在如同一家,可见不会再有大的动乱,现在正是归附的最好时候;
二来,这次武举明显是选拔将领而不是普通头目的,除了要考膂力和骑射外,还要考兵法和地理,这个门槛的提高会将有带兵基础的考生拔高一大步。
宇文泰和独孤信都出身武川大族,家中并不贫苦,起事后也一直向会兵法的老将学习如何领军,他们都能读写计算,比起藏在什么地方落草为寇,不如去搏上一把,也许能正式领军一方、以后也能师出有名。
两人都是行动力高于旁人的年轻人,下定了决心就立刻去做,立刻出发前往洛阳。
现在是夏天,武举特意选在了并不农忙的冬天,大概是为了不耽误秋收春种,他们还准备在洛阳去拜访拜访熟人,打探下考官是什么人,如果是故旧,还能提前刷刷脸。
和他们抱有一样想法的自然有很多人,关陇那些将门听闻后几乎都写信要求家中的后辈不限嫡庶全部去参加武举,身体文弱或不擅武艺的,则发奋苦读,准备来年的文试。
凭着他们提前投靠马文才的“人情”,只要家中子弟不是太草包,多少都能混个一官半职。
他们在外浴血奋战,为的不就是这个?
一时间,各地人潮纷纷涌入洛阳,原本因为战乱几番动荡的洛阳终于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颇有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