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天下变革 (3)(9 / 23)
但至少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原有的统治者们葬送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在几轮内乱后促成了统一,原有的统治阶级们并没有消失,原有的被统治阶级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因为原有的统治阶级和原有的被统治阶级涵盖的范围实在太广。
北方和西北的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鲜卑人、南方的蛮人等等等等,以及遍布南北作为主要人口的汉人,共同组成了个这个国家。
在信仰上,道门虽然因为出山而崛起,可佛门也因为信仰者众多不可能打压。
所以马文才将要治理的,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多宗教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国家。
除此之外,南方梁国的三吴地区从魏晋开始是出了名的不和朝廷玩,宗族和庄园林立,对于什么江山一统是冷眼旁观,似乎谁当皇帝也不能让他们从他们的宗族之地走出去,然而这个地方却十分重要,水道纵横商业发达,就连土地也十分适合耕种生活,人口众多,想要江山安稳,就得得到他们的认同。
好在马文才的父亲曾是吴兴太守,又曾“娶过”会稽豪族的女儿,这次借马文才要登基,马文才的父亲马骅用自己的人脉亲自替儿子说通了不少当地的豪族答应北上观礼,算是来自“老乡”的善意。
同样的,这一次的登基大典也是一种试探,试探能得到多少势力的“投效”,所以发出的邀请虽多,却都是有针对性的。
也因为如此,洛阳上下,都对马文才这次的登基大典十分重视。
可是马文才却不愿意耗费太多国库里的财帛,哪怕这个登基大典十分重要,更需要关心的是接下来这个国家的日子怎么过。
之前为了彰示他的“正统”,已经经过了两次禅让大典,分别由梁国名义上的帝王萧综和魏国名义上的皇帝元子攸对马文才进行禅位,两次禅位大典都花了不少钱,导致当年差点没能把所有官员的俸禄发下去,还是从马文才的私库里先借的。
现在三省要大办登基大典,再加上花夭的封后大典,国库刚刚才攒起来的那么点家底又要全部败光了。
所以这登基大典就拖了又拖,虽然名义上马文才已经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了,可却还没有祭拜天地,这叫什么事?
更因为马文才担心钱不够,所以决定将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在一起办,让花夭和他一起主持最后的祭祀。
为此,马文才和不少官员争执了许久。
最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