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婚后(1 / 10)
许俊生说,“我没乱说啊,是不是都有十几年了,最起码有一部分能挖了吧?”
人参和人也一样,一样的年数,个子长得大小不一样,就先挑大的挖,小的可以再等等。
王场长赶紧关上办公室的门,谨慎的说,“小许,这事儿不着急,人参长得慢,多长几年再挖更合适。”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心里还是有点着急的,别人不知道,那一片山林子里,有些人参可不止十几年了,有一小部分,恐怕都有二十年了。
秋天的时候他还让人挖了一棵,挖出来的人参个头可不算小了,那些年数最久的,的确可以开挖了。
这事儿说起来话长。
他们兴安岭五七农场,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红星农场,也不是六六年才有的,建国后五十年代就是国营农场,只不过规模挺小,职工一共才一百多人,后来因为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才被称之为五七农场的。
王场长是土生土长的大兴安岭人,家里是种植园参的,他进农场当了工人,一开始的工作也是养人参。
关于园参,普通存在一种歧视,认为它药用价值远远比不上野山参,甚至还有更为极端的说法,认为它算不上真正的人参。
但其实,园参的需求量和供应量在整个的人参市场,份额至少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而且种植园参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个活儿,稍有不慎,人参苗子出了问题,就会烂根或死苗,或者生其他的病,比种粮食可难多了,而且园参最短生长期也要五年。
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园参,一点都不值钱,一斤鲜参才一块钱,和肉价差不多,一斤生晒参也才十块钱。
五八年,生晒参的价格更是降到了最低点,一斤才七块五。
那年本来是人参大丰收,市面上的园参普通质量都很好,但这么好的货,最终却没买上一个好价钱,算一算还不如往年。
与园参截然相反的,是野山参的价格年年疯涨。
因此,从那一年起,很多当地的参农都改了行,不种人参了,而是改为种各种粮食了。
王场长在山林子里洒下第一批十六粒人参种子,也是在五八年,那天他刚从加格达奇卖了园参回来,因为卖的价格低了,心情还挺郁闷,就一个人钻到了林子里,当时半是愤慨,半是异想天开。
没想到过了两个月他又去树林里,意外的发现还真都长成了人参小苗,他当时欣喜若狂,赶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