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婚后(5 / 10)
达成了口头协议,如果许俊生下次还要货,可以只汇过来百分之三十的订金。
至于挖出来的人参如何带到北京,这个就交给张历城了。
这次来的火车上,许俊生尝试跟他商量,让他以后经常这么往返北京和加格达奇,这是个辛苦活儿,但他没想到张历城想也不想,一口就答应了。
这么一来,货源和运输的问题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去寻找客户了。
野山参,或者说这种林下参,其实目标客户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许俊生琢磨着,还是要找外商。
他在经贸局工作的时间不长,负责的又是最基本的工作,接触不到辖区内的外贸公司。
但他之前的同事,就是之前最爱给他上课的那个大学生,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是个老经贸人儿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很多。
找他保准能成。
许俊生越想越美,给自己倒了杯酒,给王场长也倒了一杯酒,说,“王叔,你就擎等着发财吧!”
腊月二十二,小年的前一天,他们一行人终于返回了北京。
这回许俊生去东北,林雨珍没有那么牵肠挂肚,可能是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压根儿顾不上别的事儿了。
张大舅帮着她找了两个补课老师,一个姓白,一个姓陈。
两个老师都是四十七中的老师,并且住的都离秦家胡同不远,商议好一周分别补两次课。
帮她补习语文的白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还总笑眯眯的,实际上要求很严格,而且是个急脾气。
林雨珍之前几乎都是靠自学,需要练习和巩固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她每次都会布置很多作业。
帮她补习政治的陈老师也不逞多让,认为政治就是要背诵,就是要做题,每回也是会给她一大摞试卷。
因此,林雨珍现在不光是要学习高三课程,做数理化的卷子,每天又添加了大量的语文和政治练习题。
如此重压之下,林雨珍每天都必须熬夜到很晚,但即便如此,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反复思考之后,她决定辞职了。
本来就只是食品厂的临时工,甚至都不用书面申请,只要领导批了,去会计那儿结算完工资,直接就可以走人了。
刘主任虽然同意了,但还有点可惜,“小林,你一直干得不错,工作也都熟悉了,说不定明年就能转正了。”
她说的这个并不是敷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