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3 / 4)
看了看胎底。
这件器物倒是有点意思,这是古代文人的娱乐工具,也是礼仪用具。
在那本《历代古玩鉴赏大全》里便有写,投壶往往总共有三个壶口,中间的壶口略小旁边的略大。往往投中了中间的壶口分数比较高,旁边的分数较低,总共八支箭,谁得的分数越高谁就可以获胜。
--
看完以后靳木桐放下瓷壶说道:“陈先生,你这个瓷壶不是汝窑。”
这个鉴定结果除了陈先生谁都不意外。
如今就连翟薇这个原本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如今也在靳木桐和汪阳的熏陶下知道了不少古董相关知识。
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
面前这个这么大的瓷器,要真是汝窑的话……简直就可怕了。
陈先生对这个鉴定结果也并不意外,其实,他也觉得这瓷投壶是汝窑的可能性不大,可是他对比来对比去,总觉得汝窑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颜色相似。
--
没想到靳木桐上来就直接一盆冷水。
“那靳老板你给说说,这东西到底价值多少钱呢?”
“你这瓷壶釉层带有一些粗糙感,胎也比较粗,釉色光泽感比较强,这壶底不施釉,加上釉色为梅子青色,青色中带一点点黄色,所以综上,我觉得这投壶并不具有汝窑的特征。不过倒有些符合明朝中期的龙泉青瓷的特点。”
靳木桐在故宫中的时候,在珍宝馆见到了不少龙泉青釉,面前的这投壶应该便是明朝中期的龙泉青釉投壶,只不过,这烧造工艺有些粗糙,应该在同类器物中只能算是普通品质。
陈先生原本觉得不是汝窑有可能便是仿品了,没想到靳木桐竟然鉴定为明朝中期的龙泉青釉,他当初也研究过这个龙泉窑青瓷,虽然价值上比不上汝窑,可毕竟也是有价值的古董,原本凉掉的心又活过来了。
“靳老板,你还没说这瓷壶的价格呢。”
靳木桐想了想说道:“这青釉虽然我看真,不过说实话品相只能算一般,而且你看着壶口的地方有磕坏的地方,我只能出价十五万。或者你也可以去别处问问。”
靳木桐给的价钱已经是比较公道的,普通的古董店不敢这么收古董,万一失误的话只怕会亏钱,不过识货的人便也不怕亏,开门货揣在手里,怎么都亏不了。
陈先生有些心动,不过还是留了个心眼说道:“这样,我还是去别处问问,如果你们这里的价格合适的话,我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