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2 / 7)
他们既是从小在一起长大,关系自比旁人亲切,到了下科时,祁川却病了一遭,没能赶上那年的秋闱。
陆瞳眼底掠过一丝深意。
真巧。
范正廉先下场中榜,范正廉中榜的后几年,祁川下场,也中了榜。
一前一后,一户之中,主仆之子双双中榜,放在整个梁朝,也是让人惊叹的巧合。
银筝拥着锦被,问:“姑娘是猜,那祁川故意称病不下科,实则在当年秋闱中帮范大人替考,范大人考中了,祁川才在后来入试。这么说也有可能,但祁川这么做到底图什么?要知道他之后的中榜名次,还不如先前范大人的名次呢。”
陆瞳笑笑:“家奴之子,若无范家资助,祁川连族学都进不了,何来下场。于情,范家对祁川有恩,帮范正廉替考也是自然。”
“至于祁川名次为何不如范正廉……”
“秋闱试题场场更变,祁川也不能笃定次次文章做得好。再者名次不如范正廉,范家或许还会念旧情许他门路。他若真蟾宫折桂,一举成名,且不说范家如何看待,仅凭祁家背景,背后无人支撑,未必就能仕途通达。”
“状元潦倒的事,过去也不是没发生过。”
银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原来如此,不过这些科场上的事,姑娘是怎么知道的?”
“父亲从前还在时,年年都有进京赴考的学生。”陆瞳低眉:“我在常武县长到九岁,这期间秋闱中榜的考生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她才会知晓,学问平庸的范正廉能一举中第,是件多么反常之事。
银筝想了想:“假如祁川先为范大人替考,后自己也中榜,却在之后也刚好调任到元安县做了县尉,会不会这县尉之职,也是范家故意安排的?”
县尉低知县一等,却又能辅佐知县一臂之力。
“十有八九。”陆瞳道:“这也能解释,为何资质平平的范正廉到了元安县,就摇身一变成了明察秋毫、执法严明的青天大老爷了。”
范正廉先中榜,祁川后中榜,范正廉做了元安县知县,又通过某种途径,影响祁川的调令,使得祁川也同去了元安县,做了自己的副手。
于是祁川又能像当初在族学时一般,随叫随到,帮着范正廉处理一干事物了,或者说,政务。
只怕元安县那些办得漂亮的案子,全都是出自祁川手笔。
银筝若有所悟地点头:“难怪范大人回京,要千方百计地将祁川一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