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背锅(2 / 5)
吧。
二十五日,大军撤至沙野城,这是唐玄宗时的嶲州理所。
郑仁旻特地去了附近的景净寺,着所有僧侣为北略死难将士做法事。
这是赵善政出的主意。
段义宗已经不怎么说话了,且已经请辞过一次,被郑仁旻驳回。
赵善政还十分活跃,不断给郑仁旻出主意。郑仁旻心乱如麻,难得有人给他参谋,自然从善如流。
二十七日,因听闻夏人已大举渡河,断后留守望星关、清溪关的残兵相继被击败,大长和国君臣匆忙南下,花了四天时间抵达阳蓬岭。
赵善政又出主意,遣使至夏境,言骠信愿自去尊号,奉表称臣,并献上财货、女子若干,请为修好。
郑仁旻有些犹豫。
但赵善政说得也很有道理:值此新败之际,最大的危险在内而不在外。夏人再凶恶,难道还会追到两京?意思意思一番,恢复唐代宗时的嶲州边界(阳蓬岭南麓),就差不多了。夏人不会要骠信的命,但段氏、杨氏、高氏、董氏则有可能。
郑仁旻深以为然,悄悄遣使北上,逆大军而行,前去交涉。
七月初九,撤退中的残兵抵达会川都督府(会理),看着前出相迎的杨干贞、杨诏兄弟二人,郑仁旻脸色很是难看。
“杨将军一路南遁,无有音讯,元几以为将军已经殉国。”郑仁旻看着跪伏于地的杨氏兄弟,差一点就要当场宣布他的罪状,总算还记得赵善政的叮嘱,暂时隐忍了,只讥刺了两句。
“末将不防夏贼突来援军,大意至此,还请骠信责罚。”杨干贞说道。
郑仁旻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冷哼一声,进城了。
稍稍聚拢起来的小两万兵马分驻城内外,获得了喘息之机。
“会川都督府还有多少兵?”进城安顿之后,郑仁旻直接召来杨氏兄弟,问道。
提及此事,杨干贞也是一脸愁容。
国中各个大族,就数他杨氏损失最大了,两万大军一朝覆灭,其中部分是他从西洱河带过来的子弟兵,部分是在会川都督府调教多年的老卒,结果全没了,能不心痛?能不彷徨?
事实上,在郑仁旻抵达之前,他都已经打算派弟弟回一趟西京,从老家再招募一批本部丁壮过来,以为骨干,同时从会川都督府下辖的各县、各部落中征发丁壮,训练新军——当然,想要国中提供钱粮、器械支持。
“还有不到五千人。”杨干贞如实回答。
郑仁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