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言尽于此,后会有期(5 / 7)
上面的大型国企又拿着海量的银行贷款,把特种钢像白菜一样的生产,技术加专利加市场三重优势,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怎么玩儿?”
韩烈来之前就研究过海鑫,于是好奇问道:“当年您父亲的那份十年扩产计划,几乎可以完美应对这种情况,你是出于什么想法把它废弃的?”
李朝晖顿时支支吾吾。
“额,我父亲的计划好归好,但是把资金链绷得太紧了,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度,依赖程度太深。而且那个时候是抽出资金去搞投资,收益明显更高。
我在民生银行三年时间赚了30亿,比钢铁这种实业有前景太多了,当时谁能想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会如此深远呢?”
听到这里,韩烈彻底明白对方的成色了。
简单总结,一个踩在时代浪潮上的超级幸运儿而已。
开始那几年海鑫的营收狂飙,并不是他在管理和战略方面真的有多厉害,而是恰好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基建,吃到了钢铁价格暴涨的红利。
其实,如果他没有一上位就否决掉父亲的规划,按照原计划在2009年建立起1500万吨钢、1500万吨铁的庞大产能,成为矿省的支柱性企业,今天的一切都可以避免。
一方面钢铁行业的整体萧条、小型钢厂的廉价钢材,冲击不到那时的海鑫,完全可以成功度过萧条期,等到国家出手整顿行业。
一方面也能得到矿省的全力支持和力保,退路无忧。
但这哥们长期待在帝都,压根不管理钢厂,沉迷于投资和并购,又没有真正过人的技术和眼光。
典型的眼高手低。
就从他在网上建立一个什么chana公会,整天给网红砸钱来看,基本和撕葱是一个段位的。
不是不能玩儿,而是,你得先把主页摆弄明白了,闲暇时间再玩。
意识到对方的水平之后,韩烈最后一丝的交流兴致都消失了,简简单单来了两句点评。
“搞实业的一心脱实向虚,这种情况,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是整个国际贸易链条里的生产国定位,利润微薄,不如搞金融来钱快,这是客观原因。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企业主耐不住寂寞,硬要往投机领域冲,这是拉也拉不住的。
毕竟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像任总、曹总那样,坚定信念,坚守实体。
所以这跟国家搞国进民退没有任何关系。
行业因为大环境而不景气,小钢厂用劣质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