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大明诏狱,养才储望之所(5 / 6)
儿自己有数,他压根就不是能拿主意的那个人,所以他对康国的王位,从来没有企图。
多大的圈,养多少的羊,康国新立万象更新,这康国怎么走下去,他两眼一抹黑。
王复就像是黑暗之中的一把熊熊大火,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王复渐行渐远,伯颜帖木儿与和硕并行。
伯颜帖木儿看着王复的背影低声说道:“咱们的王咨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对康国多么重要啊。”
和硕满是赞同的说道:“可不是嘛,他习惯的道理,对我们而言,不就等于是长生天的启示吗?这都全票通过了,还又计票了一次。”
伯颜摇头说道:“不不不,这正说明了分屯别居令的重要,没这个分屯令,咱们康国想长远的走下去,根本不可能。”
“王咨政保守了。”
和硕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确实保守了。”
“咱们要不要告诉王咨政?”伯颜犹豫的问道。
和硕眉头紧皱的回答道:“合霍和隔干两个人说的还不够肉麻吗?我都起鸡皮疙瘩了,但是对于王咨政而言,那些就变成了溜须拍马?”
“有点怪。”
“确实。”
伯颜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其实也蛮好的,谨慎点好,那孔圣人不是说过了三思而后行吗?”
和硕摇头说道:“不是孔圣人说的啊,我记得原话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是吗?”
“不是吗?”
“季文子是谁?”
“无所谓了,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
陈循听闻了咨政院落锤的事儿之后,把王复的奏疏,连带着他的见闻,一并通过鸽路送回了大明。
鸽路用了三天将两本奏疏送到了嘉峪关,而后用了两天的时间送到了京师,而京师送往南衙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朱祁钰收到了两本奏疏,敲着奏疏,脸色数变,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兴安啊,你说咱要不要让墩台远侯把王复、阿史那仪,还有他们那个孩子王永贞给抓回来?”
“一身的才学,用到撒马尔罕,真的是太太太浪费了!”
“抓!现在就抓!”兴安眼睛珠子一转,非但没劝谏,还拱火。
朱祁钰撇了兴安一眼,还是没有下旨抓人。
撒马尔罕对大明不重要,但是西域对大明极为重要。
撒马尔罕有一个长久而稳定,并且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