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4 / 6)
出海去。”
“然也。”于谦喝了口热茶,继续说道:“这第三条路,就是入京,从松江巡抚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入京的话,李宾言现在就是在为自己的入京做准备。”
“哦?于少保的意思是,李宾言如此离经叛道的《大统疏》,是为了入京做准备?”朱祁钰眉头一挑,发现了事情不简单。
于谦颇为感慨的说道:“是,李宾言入京是臣一力主张之事,臣一直看好他,他或许对尔虞我诈之事不精通,但他也不用精通,他的才能这十二年松江巡抚已经证明了他的贤能,那么他要入京就需要获得支持。”
“他的进京和姚夔、年富进京完全不同,他要和商辂竞争,接手臣主持之事,那就需要支持,而松江府官吏、以及新形势下崛起的一批以大明利益为首务的官吏,就是他的支持者。”
“他在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获得更多的人支持,最终,不负陛下期望。”
朱祁钰明白了,姚夔进京是做礼部尚书,年富进京是做工部尚书,这都是六部之事,大明不设宰相府,但是于谦有宰相之实,商辂和李宾言就是在竞争这个位置,百官之首。
商辂是朱祁钰选的,李宾言是于谦选的。
如果真的要划分阵营的话,商辂是旧党,李宾言是新党,但他们都是坚实的皇党。
李宾言要入京,要继任百官之首的位置,那就需要表述清楚自己进京要做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景,进而获得支持,很显然,李宾言作为匠城的发起者,他这个新党,更确切的描述是工党。
其实还有个人很合适,那就是在康国做康国公的王复,也可以竞争下这个位置,而且相比较商辂和李宾言,王复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王复立下的是军功,在当前振武的大环境下,王复这个墩台远侯,显然更具优势。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有这个资格,那就是治水的徐有贞,可是,朱祁钰屡次让徐有贞回京,徐有贞都不肯,非要治水安天下。
到了李宾言这个位置,想不想进步,已经不完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了。
“那就让他回朝来,这松江巡抚由原来的松江府尹陈宗卿担任如何?”朱祁钰确定了李宾言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为进京做准备,便做出了一轮的人事任免。
“松江府尹领京官衔,陛下圣意独断,臣不敢置喙。”于谦摇头拒绝就这个问题表态,打出了一张,无懈可击。
朱祁钰收起了鱼竿,想了想又问道:“那于少保怎么看待吴敬的《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