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颅面复原(5 / 6)
心中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想法。
沿江流域的人,如果气候湿润,水土丰饶,颅骨形态比较平均,并没有太过突出或者凹陷的特征。
这并非刻板印象,而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
华北地区的人头骨可能较为方正,额头较为宽广,而西北地区则头骨多宽大,面部骨骼突出。
除此之外,不同纬度,不同地形,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相貌特征,日照充足的地区骨头硬且生长高大,面部骨骼也会更为硬朗。
做这些分类和归纳的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复原出的面貌与本人更相似。
学习包里的内容,甚至细化到纬度不同,日照不同,肤色也会受到影响。
对狄昭昭来说,现在就是兴奋地获得了屠龙刀,小人儿吃力地扛起来,嗷嗷叫着要去试试屠龙了。
接下来一两天时间,狄昭昭都在捣鼓这颗颅骨。
南山府城的衙役们,都是震撼且不理解的。
王铁也不理解,但他还要去给小昭昭买陶泥,刷子,刮片,刻刀……
然后陪着小昭昭一起在倒出的模具上,捏这个“泥人”
***
府衙南边停尸房不远处,一个开阔小单间。
无论王铁、还是南山府衙的差役,其实都见过许多的尸体和颅骨。
真的尸体,真的头骨。
至少见得比狄昭昭多得多。
而且能孕育出“神捕”这个名号的府衙,环境肯定是不会差的,各种传承都没有断绝,甚至广吸府内优秀的人,不断壮大这个队伍,可谓群贤毕集。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捕头衙役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往这边偷偷从窗户瞧一眼。
王铁和留守的差役,也都逐渐变得非常好说话。
狄昭昭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对他们做,但他对那颗颅骨的一系列操作,本身就很有冲击力了。
大家其实看不懂。
但又隐隐觉得,这不像是胡闹,而是真的有一套章法。
衙役们对这个是特别敏感的,因为审案子审多了,谁都知道编造的瞎话不可能细节饱满。
而细节越是多,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印证越强,就越不可能是假的。
而狄昭昭操作的细节就非常多了。
毕竟是几百年的积累沉淀出来的技术,要知道在颅面复原这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每隔十年回头,都让人觉得十年前好像是上个世